11月8日,激光雷達頭牌廠商Velodyne宣布正式推出128線激光雷達VLS-128,其探測距離相較于Velodyne的64線激光雷達提升一倍,而分辨率(點云密度)則提高了四倍,按64線激光雷達的220萬每秒點云數計算,128線每秒出點數將達到880萬。而在性能大升級的同時,其體積還相對64線的“大花盆”縮減了70%。
VLS-128的探測距離升級到了200米,仍然以旋轉掃描的方式工作,以獲得360°的水平環形視場。而其垂直方向的探測視角則為40°,并且采取了中間密集兩頭稀疏的排列方案,以在關鍵的探測區域獲得更高的垂直角分辨率——0.17°(若均勻排列則為0.31°)。換句話說,就是像素點(點云)更密了。這樣做的好處是,配合相關算法,能夠在更遠的距離就分辨出小型障礙物或者行人。
遠距離的識別能力對自動駕駛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沒有它的話無人車只能在低時速狀態下運行。如果能在200米的距離就識別出行人,那么在100公里時速之下,無人車也有超過6秒的時間完成駕駛決策到汽車剎停整個過程。這樣高線束的激光雷達將顯著提升無人車在高速狀態的安全性——目前,在非封閉道路場景下,各個自動駕駛公司的無人車運行速度都未超過50英里。
不過,以傳統方式大幅度增加激光雷達線束會造成產品體積的成倍放大,同時也會造成量產難度的極大提升。但從VLS-128的體積縮小了70%、同時準備明年產出樣品來看,Velodyne針對兩個難題都拿出了解決方案。
其中體積縮小與Velodyne在激光雷達的元器件芯片化上的努力有關。去年12月Velodyne發布了激光雷達發射端的ASIC芯片,將大量分散的元器件整合到一張專用芯片中,大大節省了空間。另外,Velodyne也提出要在今年搞定接收端的芯片化,VLS-128的正式推出或許也得益于這個方向的進展。
激光雷達內部元件的ASIC化對量產也有幫助。多器件整合至一張芯片后可應用成熟的半導體工藝統一大規模生產,減少再將其整合到一塊電路板中的中間環節。除此之外,Velodyne也開發出了一整套自動化校準生產工具,用于大規模生產。
此前,Velodyne 128線的激光雷達在法蘭克福車展上悄悄給客戶看了樣品,現在的版本則更加成熟。明年CES上,VLS-128會正式亮相,到時候還會有更具體的參數公開。而僅從現在的信息來看,Velodyne已經又為激光雷達行業樹立起新的標桿了。
不過,標桿歸標桿,它離真正應用還尚有一段時日。在Velodyne的規劃中,車規級的128線激光雷達要到2021年才會推出。所以,64線的大花盤,在未來數年內仍將是自動駕駛最顯著的標志。
另外,對于許多整車廠來說,其眼下的迫切需求仍然是性能適中、價格便宜的激光雷達,以幫助實現L3及以下的自動駕駛功能。因此,戰火最激烈的,仍然是低線束(64線以下)的激光雷達如何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