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研究生創“芯”大賽由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和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共同發起,并成為2018年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大賽十大主題賽事之一。決賽將于2018年8月10日至13日在廈門理工學院舉行。
組織中國研究生創“芯”大賽旨在服務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戰略,切實提高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促進集成電路領域優秀人才的培養。
中國研究生創“芯”大賽是在2017年研電賽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大賽集成電路專業賽(以下簡稱“集專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2017年8月,集專賽決賽在中國科學院大學雁棲湖校區舉行,共有來自43個參賽單位的90余支隊伍參加。集專賽覆蓋了全國大部分集成電路相關專業研究生培養高校及科研院所,并吸引了港澳臺地區的代表隊參賽,在促進青年創新人才成長、遴選優秀人才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德馨和中國科學院院士陸建華親臨集專賽頒獎儀式現場并為學生頒獎。
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德謦表示,集專賽的舉辦是一種有益的探索,應該大力提倡,要總結經驗,為我國集成電路專業人才的培養走出一條特色路。同時寄語參賽隊員要不驕不躁,擴大視野,為中國集成電路發展貢獻力量。
中國科學院大學微電子學院副院長周玉梅在《集成電路產業呼喚創新人才》的主旨演講中表示,人才短板一直困擾著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集成電路需要具有產品化和工程化開發經驗、產業運作經驗、團隊融合能力等各個方面素質的人才;我國目前研究生培養缺乏實操經驗和工程化能力的人才,提出需要培養具有綜合知識背景、交叉技術技能、融合創新等素質的綜合性人才。
在業界和學界的積極呼吁下,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針對集成電路人才培養的政策文件,要求采取各種舉措加強集成電路人才的培養力度。2015年7月,教育部批復9家示范性微電子學院、17家籌建示范性微電子學院。2015年11月,組建示范性微電子學院產學融合發展聯盟,致力于強化各成員單位間的緊密合作和聯系,充分發揮各成員單位在人才培養、產學合作等方面的特色和優勢。
清華大學周祖成教授認為,一個專業結構基本形成的大學畢業生,畢業后在他們讀研3-5年的時間內,跟著導師,在導師的項目背景的支持下,用他們最充沛的精力,好奇的心態,新奇的創意,集中全力設計芯片,是可以完成一個集成電路設計的。高校應該是集成電路人才“激勵創意,鼓勵創新,實現創業”的最佳時期。如果有國家項目背景支持,企業需求的拉動,高校這個集成電路人才主渠道會越來越寬!
人才是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第一資源,也是制約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關鍵瓶頸。據悉,有專家測算,按照2020年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達到一萬億元產值來算,至少需要70萬名相關人才,但現在不到30萬人,缺口超過40萬人。有專家稱,工程性人才培養是世界性難題,尤其是集成電路人才,既要有知識也要有技能,既要會創新也要能創業,實戰和跨界是兩大關鍵詞。
筆者在中國研究生創“芯”大賽工作日報中看到,截止2018年6月8日18時,已經有51只參賽隊伍報名,相信隨著走進高校的宣傳活動的開展,會有越來越來的參賽隊伍報名。
衷心希望中國研究生創“芯”大賽的舉辦,能為研究生提供展示集成電路設計能力的舞臺,搭建研究生創新實踐訓練的平臺,為參賽學生提供了知識交流和實踐探索的寶貴機會,希望有更多的學生能投身中國集成電路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