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企業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中流砥柱,主要分布在石油化工、電力、機械、煤炭、運輸和建筑等領域。它們既是能源生產大戶,又是能源消費大戶,央企能源消費量約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22%。央企節能水平直接關系到國家節能目標的實現,對全社會節能工作有著重要的示范帶動作用,做好節能工作也是推動中央企業加快綠色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
一方面,央企始終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的決策部署,牢固樹立節能是“第一能源”的理念,以高度的政治感和責任感大力推進節能降耗工作,近年來取得一些積極進展:
·高標準完成國家節能目標任務。截至2017年底,央企能源消費總量比“十二五”末增長2.1%,增幅低于全國2.3個百分點,實現節能量6000萬噸標準煤;萬元產值綜合能耗比“十二五”末下降7.9%,超過國家“十三五”目標進度要求。主要行業能效水平保持領先,如火電企業平均供電煤耗降至304克標準煤/千瓦時,遠好于全國平均水平;建材企業噸水泥綜合能耗、鋼鐵行業噸鋼綜合能耗年度同比分別下降1.35%、1.26%,優于全國平均降幅水平。
·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石油石化、化工等企業加快淘汰高耗能落后產能,努力實現產業鏈低端項目建設“零投資”。電力企業著力優化裝機結構,高效煤電機組占比超過50%,有力推動煤炭綠色高效利用。機械制造企業推進綠色智能制造體系建設,生產過程能效水平大大提高。
·持續推進節能專項行動。電力等企業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大力實施燃燒機組熱電聯產、余熱余能回收利用、電動機變頻等節能改造項目。例如中國石化啟動實施“能效倍增”專項節能行動計劃,已實現節能超過300萬噸標準煤,計劃到2025年實現能源利用效率100%提升。
·穩步提升節能工作管理水平。絕大多數央企成立了節能工作領導小組,設立專門的節能工作機構,建立專業化節能工作隊伍,構建起從下到上的節能工作組織體系。大力推進能源管理體系建設,開展能源審計、能源績效評價,強化節能目標責任考核,為做好節能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積極開展節能技術、裝備研發與應用。充分發揮技術創新對節能工作的支撐作用,例如自主研發的超高參數二次再熱1000兆瓦燃煤機組,達到全球最高技術水平,對實現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意義重大;石油石化企業開展節能低碳重大科技專項,在煉油能量系統優化等技術領域位居前列。
·著力發展節能產業。把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作為培育發展新動能和綠色競爭力的重大舉措,并以此帶動全社會節能工作水平提升。據不完全統計,已有超半數央企涉足節能裝備、產品制造和節能服務產業,將其作為新的業務增長點,我們統計,央企在節能領域產值一年能達到600多億元。
另一方面,央企要繼續提升能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水平,切實履行節約能源主體責任,加快推動企業綠色轉型升級。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把節能工作作為調結構、促轉型的重要內容,將節能工作融入企業發展規劃與生產管理的全過程。堅持以節能低碳作為企業發展方向,嚴格按照國家和地方能源節約相關規定要求,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產業發展和項目建設,徹底轉變傳統發展觀念。
二是抓好責任落實和考核獎懲。國資委將進一步健全央企節能減排考核體系,完善考核獎懲機制,確保節能主體責任落實到位。對違反國家節約能源有關規定、造成能源嚴重浪費、完不成節能任務的企業,給予相應處罰。同時,企業要進一步完善節能工作責任制,把節能工作目標和任務逐級分解,建立起由集團公司到基層崗位的責任體系,加強對節能工作的監督考核。
三是進一步強化節能技術創新。把發展節能低碳技術作為解決日益嚴重能源問題的根本出路。既要依托現有最佳實用技術,淘汰落后技術、推動產業升級,實現技術進步與效率改善,又要圍繞關鍵領域大力推動節能技術創新,不斷改進生產工藝流程,研發高附加值產品,有效降低能源消耗。
四是切實加強企業間交流合作。能源緊缺帶來的嚴峻挑戰,需要全社會同舟共濟、齊心協力。中央企業也要與地方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等廣泛開展交流合作,互相促進,互利共贏,拓寬在節能、環保、高新技術等領域的合作空間,為促進全社會綠色低碳發展發揮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