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二季度華為在季度銷量方面奪下全球手機市場第一名,今年二季度小米超越蘋果奪下第二名、月度銷量更是超越三星居于第一名,中國手機品牌連續兩家手機企業稱霸全球市場,看起來確實相當鼓舞國民,但是在沸騰之后也應深思。
全球手機市場前霸主諾基亞稱霸14年,現霸主三星已稱霸手機市場9年,今年有很大概率還是由三星位居第一名,這是實力的表現。
對比之下,華為是季度第一、小米是月度第一,每個第一都是短時間段的第一,從沒有取得年度第一,這樣的第一相比起諾基亞的14年第一、三星的9年第一,明顯含金量就不在一個水平。
至于蘋果,蘋果雖然在銷量方面沒能奪下第一名,但是蘋果占據的主要是高端手機市場,含金量更是十足。蘋果占有全球手機市場的利潤份額高達六成,中國手機四強占有的利潤份額一直在個位數;最便宜的iPhone12mini定價超過5000元,而近期銷量猛增的小米手機均價只有1000多元。
蘋果占有全球手機市場第二名或第三名,靠的是每年有限的3-4款手機,而國產手機品牌則是數十款手機,幾乎每月都會發布一款手機,因此業界笑言國產手機主要靠機海戰術。依靠機海戰術、超低的價格搶占市場,導致的后果就如上述它們的利潤只有蘋果的幾分之一。
國產手機這些激動人心的數據其實有取巧之嫌,它們在國內的營銷往往喜歡拿首銷第一天、幾分鐘乃至幾秒鐘的數據來說明自己的手機多么受歡迎,所以用這種極度細分的方式總能找到行業前列的位置,然而一旦將時間放長到一年的話,它們與三星和蘋果的差距就出來了。
事實上國產手機的這種營銷早已被業界所詬病,數秒售罄那是因為備貨太少,甚至這種丑事還曾在國外上演;它們有償雇傭他人排隊搶購手機,在英國的閃購被英國程序員破解它們的售貨程序發現備貨只有幾臺。
在實力方面,國產手機品牌高度依賴外資產業鏈,全球手機企業當中,產業鏈實力最強的是三星。國產手機喜歡強調自己的芯片技術如何如何取得突破,然而它們需要依賴臺積電代工生產,而三星則是自主設計、自主制造芯片;三星還在中小尺寸OLED面板、存儲芯片居于全球第一,在CMOS行業居于全球第二;可以說中國整個手機產業鏈的實力甚至還比不上三星一家!
或許小米手機也是認識到自己的實力與三星的差距,小米手機有很大比例由ODM企業設計和制造,所以小米創始人雷軍并未因為月度取得全球第一而驕傲,提出了用3年時間做到全球第一。
柏銘科技認為國產手機所取得的進步確實有目共睹,但是我們也應該清醒認識到國產手機在實力方面與三星和蘋果的差距,而不是單純為此而沸騰。
回顧中國制造的發展可以看出,我們的祖輩踏踏實實的苦干了近40年時間才讓中國制造在2010年超越美國,這說明趕超國際企業并非一蹴而就,不應為眼前的短時間成功而驕傲,在成績面前保持清醒,這樣才能走得更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