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9日晚,中國聯通公布,2021年中國聯通5G核心網及相關網元擴容改造項目。
評標情況:本項目2021年8月18日發布資格預審公告,2021年10月9日進行了開標,2021年10月9日完成評標,經評標委員會評審,中標候選人如下:
第一名: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華為技術服務有限公司(聯合體),總價折扣(不含稅):89.95%;
第二名: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中興通訊技術服務有限責任公司(聯合體)‘總價折扣(不含稅):83.67%;
第三名:上海諾基亞貝爾股份有限公司,總價折扣(不含稅):44.95%。
而愛立信則不在中標候選人之中,相當于直接出局,實際上愛立信不僅僅是在此次的招標采集中失利,近來在國內運營商的招標采集中愛立信的表現都不不太理想。
愛立信多次失利
9月26日中國移動2021年4G/5G融合核心網新建設備的采購項目中標結果出爐:
第一中標候選人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與華為技術服務有限公司聯合體,設備報價640625萬元、服務報價108244萬元,中標第1份額。第二中標候選人為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設備報價657303萬元、服務報價89125萬元,中標第2份額。
而愛立信無緣中標,顆粒無收,黯然收場。
今年7月份,中國移動、廣電5G 700Mhz無線網絡設備采購中,華為拿到了230億元的大單,中興緊隨其后,拿到了119億元的大單,而愛立信僅僅只有7億元的訂單金額。
不久之后,中國電信、聯通也開啟了5G SA建設工程無線主設備采購工作,華為和中興也是最大贏家,分別獲得了117億元和66億元訂單,而愛立信也僅僅獲得4.6億元的訂單,相比去年,愛立信的份額已經大幅下降。
實際上,愛立信深耕國內市場多年,早已經與移動、電信、聯通建立了深入的合作關系。那么為什么在國內近來的5G建設競標中,華為、中興能屢屢上榜,而愛立信卻一標難求,屢屢陪跑呢?愛立信公司高層甚至表示,不再指望預期中的中國5G招標合同能夠中標。
瑞典禁止華為,愛立信深受其害
去年10月,華為被瑞典政府禁止參與5G頻譜拍賣活動,對于這項不公決定,華為公司提起了上訴。當地時間6月22日,斯德哥爾摩行政法院對此案作出判決,駁回華為上訴,判定瑞典政府的決定并不違法,即維持了這項“華為5G禁令”。
在瑞典宣布維持“華為5G禁令”之前,愛立信方面曾發出警告性預測,預計該公司在華5G市場份額將大幅縮水,部分原因和瑞典將中國供應商排除出本國5G網絡建設之外有關。就在此時,愛立信也通過發言人強調,法院的判決“可能會對包括愛立信在內的瑞典企業和瑞典經濟產生不利影響”。
對于愛立信在中國市場的遭遇路透社專欄作家評論道:“被鎖在全球最大市場的門外,是要付出沉重代價的。”
據報道,今年第二季度,愛立信在中國的銷售額從一年前的41億瑞典克朗(約合4.7億美元,1美元約合8.6613瑞典克朗)下降至了15億瑞典克朗,降幅達六成,這也導致其公司整體銷售額三年來首次出現下降。
同時,在瑞典宣布維持“華為5G禁令”后華為一直在積極維權,近日華為決定繼續上訴行政法庭的判決到行政上訴法庭。華為表示行政法院的判決過于籠統,單純以“有風險”為理由就禁止華為是站不住腳的。華為要求郵電局根據歐盟法和瑞典行政法出示“具體和詳細的證據來證明華為對瑞典國家安全構成真實的且足夠嚴重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