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Gartner:2024年全球半導體收入增長21% 根據Gartner的最終統計結果,2024年全球半導體總收入為6559億美元,較2023年的5421億美元增長了21%。同時,英偉達超越了三星電子和英特爾,首次躍居首位。 Gartner研究副總裁Gaurav Gupta表示:“前十大半導體廠商收入排名變動的主要原因在于強勁的AI基礎設施需求以及73.4%的內存收入增長。英偉達之所以能夠躍至首位,主要在于其獨立圖形處理單元(GPU)需求顯著增長,GPU已成為數據中心AI工作負載的首選。” Gupta表示:“供需失衡引起價格大幅反彈,三星電子的DRAM和閃存收入增長,得以繼續保持在第二位。英特爾2024年的半導體收入僅增長了0.8%,原因在于其主要產品線面臨的競爭威脅正在加劇,而且英特爾未能把握AI處理需求強勁增長這一機遇。”2023-2024年全球排名前十半導體廠商收入(單位:百萬美元) 最新資訊 豐田章男:全球電動車滲透率只會到30% 豐田章男:全球電動車滲透率只會到30% 發表于:1/24/2024 期刊延發通知 尊敬的《電子技術應用》讀者: 因春節假期快遞公司攬收與投遞受限,為避免郵寄期刊長時間積壓中轉站點導致出現丟失等問題,刊社決定2024年2月刊于2月20日開始正常郵寄,給您帶來不便,深表歉意,如有疑問請致電010-82306084 《電子技術應用》編輯部 2024年2月24日 發表于:1/24/2024 全球能耗Top50數據中心都有哪些? 全球能耗Top50數據中心都有哪些? 2023年,大語言模型、AIGC的興起,讓算力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而大公司動輒購買數十萬塊GPU的新聞也讓數據中心及其能耗等話題屢上頭條。 那么,全球數據中心市場現狀如何,尤其是全球數據中心能耗正處于什么狀況?未來,隨著人工智能對于算力的持續需求,數據中心市場分布及能耗會呈現哪些重要的趨勢? 如今,數據中心產業集群成為趨勢。在產業集群中,每個數據中心的能耗至少達到100MW。因此,通過電力消耗來衡量數據中心現在和發展趨勢就十分重要。為此,大數據在線針對 Cushman & Wakefield 的相關市場數據進行解讀。 發表于:1/23/2024 龍芯LoongArch在Linux6.8內核中首次支持Rust 龍芯中科正在積極為 LoongArch 架構適配 Linux 系統,在最新的 Linux 6.8 補丁中,龍芯已為 LoongArch 支持了 Rust Linux 內核。 Linux 6.8 的 LoongArch 補丁還包括將最低 Clang 編譯器版本提升至 v18、為架構添加內置 DTB 支持、更新默認內核配置文件以及各種錯誤修復。 發表于:1/23/2024 安卓迎來3nm芯片時代 安卓迎來3nm芯片時代!高通驍龍8 Gen4曝光 快科技 1 月 22 日消息,高通將在今年 10 月份推出驍龍 8 Gen4,對比上代平臺,驍龍 8 Gen4 有大幅升級。 最重要的是升級點之一是工藝,驍龍 8 Gen4 移動平臺首次采用臺積電 3nm 工藝,這意味著安卓陣營也將全面迎來 3nm 時代。 與蘋果 A17 Pro 采用 N3B 工藝不同,高通驍龍 8 Gen4 采用臺積電 N3E 工藝,據了解,臺積電 N3E 不僅良率更高,而且成本也相對較低(消息稱天璣 9400 也是采用 N3E 工藝)。 發表于:1/23/2024 嫦娥六號上半年發射 嫦娥六號上半年發射 將從月球背面采樣 嫦娥五號月壤揭示太陽風為月球帶來可利用的水。這是太陽風氫的注入、保存與擴散丟失模型圖(2022年11月23日繪制)。 新華社發(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供圖) 發表于:1/23/2024 英特爾CEO基辛格:定制芯片將在2025年后引領潮流 在英特爾 Meteor Lake 芯片發布會上,其首席執行官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指出公司正按計劃在四年內完成五個節點,最終將在 2025 年達到頂峰,包括 Intel 7、Intel 4、Intel 3、Intel 20A 和 Intel 18A 工藝。 發表于:1/22/2024 國產傳感器跨入1英寸時代 博主數碼閑聊站爆料,豪威出品的全新傳感器OV50K即將登場,這枚Sensor擁有1英寸大底,擁有行業內最高的動態范圍,它將對標索尼1英寸傳感器LYT900。 一般而言,當高亮度區域和逆光等低亮度區域在圖像中同時存在時,相機輸出的圖像會出現亮度過曝、暗部區域曝光不足的問題,這就嚴重影響圖像質量。 發表于:1/22/2024 三星第二代3nm工藝SF3已開始試生產 1 月 21 日消息,Chosun 援引業內人士消息稱,三星電子代工廠已開始針對其第二代 3nm 級工藝 SF3 進行試生產。據報道,該公司計劃在未來六個月內將良率提高至 60% 以上。 發表于:1/22/2024 大連1號—連理衛星成功在軌釋放 大連理工大學發文宣布,1 月 18 日 14 時許,大連 1 號 — 連理衛星從天舟六號貨運飛船成功釋放入軌,圓滿完成在軌釋放任務。實施三軸穩定控制、太陽帆板展開后,衛星進入正常工作模式,按計劃向地面傳回拍攝目標圖像等數據,正式開啟在軌科研任務。 IT 之家注意到,大連 1 號 — 連理衛星重約 17kg,主要任務是驗證基于 OpenHarmony 的實時操作系統、基于金屬 3D 打印技術的超輕型微納衛星部署器、亞米級對地遙感成像、先進綠色無毒 HAN 推進系統以及高性能衛星部組件等一系列創新技術。 發表于:1/22/2024 ?…166167168169170171172173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