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歲末,工信部批復同意TD-LTE規模試驗總體方案,將在上海、杭州、南京、廣州、深圳、廈門等六個城市組織開展TD-LTE規模技術試驗。這是繼2010年10月TD-LTE增強型成功被國際電信聯盟確定為4G國際標準后,中國布局4G的又一關鍵性舉措。日前,工信部電信研究院副院長曹淑敏指出,TD-LTE作為我國主導的新一代寬帶移動通信技術,對我國通信業的創新具有重大意義,對整個通信產業的提升將發揮巨大作用。同時,她強調,TD-LTE只有國際化成功才是真的成功,TD-LTE國際化成功有助于我們掌握國際通信業的話語權。
如今,我國已經成為全球互聯網網民、電話和手機用戶數最多的國家,這有賴于中國信息產業在改革開放以來的跨越式發展,但是在2G、3G等核心關鍵技術上,我們還扮演著學習者和跟隨著的角色。曹淑敏認為,我國的4G發展與世界基本同步,從標準上來講,已經實現100%同步,從研發上來講,可以說基本同步,在推動的進程和參與度上來講,與國際也基本相當。
曹淑敏提到,工信部早在2008年年底就開始組織開展TD-LTE技術試驗,共分為概念驗證、研發技術試驗和規模技術試驗三個階段。此次TD-LTE規模試驗網將成為全球TD-LTE規模部署和應用的示范網絡,國內外的諸多廠家都將參與其中。TD-LTE規模試驗的目的是形成商用能力,通過進一步擴大部署和應用的規模,帶動產業鏈快速發展,進而實現端到端產品達到規模商用的成熟度,并進一步帶動國際運營商選擇和部署TD-LTE。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諸多國家紛紛將寬帶列為國家戰略,寬帶戰略已經成為各國經濟復蘇的重要舉措。曹淑敏指出,未來,不論從移動互聯網的硬件、軟件還是電子消費品變化的角度來看,移動寬帶對產業的影響都將更加深遠與巨大。而當前,移動互聯網剛剛呈現爆發態勢,未來十年將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長,十年后,將是現在的一千倍,那時,現在的3G無論從頻譜還是帶寬等各方面來講都無法支撐那么龐大的數據量與應用。因此,當前,一方面要加快3G的大規模商用,繁榮3G市場。另一方面,對于處于研發階段的LTE,也要加快發展。通過這次的規模實驗的大范圍實際網絡覆蓋更快速地帶動產業鏈發展,使得TD-LTE技術可以更早進入國際市場,更早提供移動互聯網應用。LTE將讓更多人享受移動寬帶,同時,讓單個人擁有的帶寬更大、享受的體驗更好。
作為中國百年通信史上第一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標準TD-SCDMA的后續演進技術,TD-LTE的發展一直備受關注。2010年4月,由中國移動建設的全球首個TD-LTE演示網在上海世博園開通,基于TD-LTE的移動高清會議、即攝即傳等業務成為科技世博的亮點。11月,更大規模的TD-LTE演示網又成功亮相廣州亞運會。截至2010年底,,全球已經建設了15個TD-LTE試驗網,還有9個試驗網將在2011年初建成。
曹淑敏進一步指出,TD-LTE是全球最新的寬帶無線技術標準,在標準制定初期就得到了國內外產業界的大力支持,而面向LTE的新一輪國際頻譜分配剛剛開始,這些都是TD-LTE走向國際化的重大機遇。同時,她又提到,當前TD-LTE產業鏈中還有不成熟之處,包括終端芯片和儀表等。但她表示,隨著規模技術試驗的啟動,將大大帶動芯片改進與研發步伐的加速。
相關鏈接:
TD-LTE是一種新一代寬帶移動通信技術,是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TD-SCDMA的后續演進技術,在繼承其TDD優點的同時又與時俱進的引入了MIMO(多入多出技術)與OFDM(正交頻分復用技術)。相比TD-SCDMA,在性能上,TD-LTE有了跨越式提高;在應用上,TD-LTE是移動互聯網的重要解決方案,能夠滿足用戶移動無線寬帶的需求,可以為用戶提供高清視頻下載等豐富多彩的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