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5G,是指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相比4G網絡,5G速度更快,其峰值速率將增長數十倍,從4G的100Mb/s提高到幾十Gb/s。也就是說,1秒鐘可以下載10余部高清電影,可支持的用戶連接數增長到100萬用戶/平方公里,可以更好地滿足未來網絡需求,比如物聯網這樣的海量接入場景。
目前,三大運營商均已投入5G的研發實驗。就中國移動進程來看,中國移動5G技術研發試驗第一階段相關測試已經正式結束,大部分技術的性能表現符合中國移動預期,而全雙工組網應用還存在一定挑戰。隨后將迎來第二、三階段的技術測試。
中國移動研究院表示,在此次測試中,中國移動聯合合作伙伴開展了基于4G框架的5G單點候選技術的驗證和測試,涉及的技術包括3D-MIMO、以用戶為中心的網絡、新型多址、新型編碼、全雙工等。而且計劃將3D-MIMO、MEC等技術提前應用到4G網絡中,以提早構建5G發展的基礎和優勢。
而隨著各運營商與企業的加速布局,5G網絡商用化正在加快落地進程。而近期5G領域又迎來了利好政策。有消息稱,《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規劃(2016-2020)》即將正式發布。除了規劃集成電路、通信設備、操作系統和軟件、智能制造設備等領域的發展,還對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做出具體部署和要求:
其一,爭取最快到2020年部署商用網絡;其二,到“十三五”末期,爭取中國成為5G國際標準和產業的主導者,5G通信設備產業保持國際第一陣營,移動終端產業進入國際第一陣營;其三,到“十三五”末期,爭取在5G移動通信系統設備、移動終端、移動終端芯片的國內市場占有率分別達到75%、75%和35%,國際市場占有率分別達到35%、25%和15%。
可以說,這個未來五年信息技術產業規劃的出爐,意味著5G網絡商用已漸行漸近,預計最快將在2020年正式部署5G商用網絡。那么,5G來了以后到底還將哪些挑戰或者機會?
我們都知道,從3G到4G,尤其是從4G到5G,它是一種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具體來說,現在我們普遍用的還是3G。它已經是擴展了很大的帶寬。比如3G是四車道,是10兆帶寬。4G是在3G的基礎上擴展了10倍,也即它至少要達到百兆帶寬,也就是從四車道變成了四十車道。而5G是在4G的基礎上又提速了10倍,就是千兆帶寬。
因此,5G技術依托于4G,形成4G和5G的混合網絡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而混合網絡的雛形與“4G ”也是息息相關的。5G的實現必將是走過“4G ”這個階段的。就5G技術方面來說,“4G ”還未完全普及實現,更不用說混合網絡,甚至是真正5G。
但是從另一方面而言,5G來了以后,量變到質變這一過程會對產業會發生巨大的影響。首先是對移動互聯網的影響。例如車聯網,像谷歌以及一些國際跨國企業都在開發無人駕駛等,沒有一個高帶寬的網絡,這些無人駕駛可能都是空中樓閣,所以5G時代,車聯網將會有很大的發展。
其次是物聯網方面。由于網絡從量變到質變以后,可能會給以物聯網為特征的這些應用帶來很大商機,這也是包括三大運營商在內的很多企業和產業都非常關注物聯網發展的原因。
第三,對于老百姓而言,5G技術的發展給人們提供了較多便利。隨著5G的發展,比如無處不在的視頻會使得通話可以看到對方等,總而言之5G將會滲透到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業內普遍認為,5G網絡一旦正式商用,將有望撬動規模達萬億元的物聯網產業。隨著5G的正式商用,網絡問題將迎刃而解,車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智能家居、無人機等典型的物聯網細分行業將迎來快速發展期,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產業也將隨之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