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嚴重擾亂了我們的生活。在戰疫過程中,醫院產生了大量的醫療廢水,為了保證醫療廢水排放的安全,使用含氯消毒劑對醫療廢水進行消毒,是一種常用且有效的方式,同時,在消毒過程中對消毒劑的控制及水環境余氯含量的檢測也是非常重要的。
國家標準GB18466-2005對醫療機構使用含氯消毒劑的要求做了明確規定:采用含氯消毒劑進行消毒的醫療機構污水,若直接排入地表水和海域,總余氯小于0.5mg/L。對消毒的工藝也做了明確規定,對于傳染病、結核病醫療結構的廢水處理,接觸池出口總余氯6.5-10 mg/L;對于綜合醫療機構及其他醫療結構,接觸池出口總余氯3-10 mg/L的排放標準及預處理消毒接觸池出口總余氯2-8 mg/L的標準。
由此可以看出,在整個消毒過程中,對于余氯的監控是非常重要,實時的檢測過程中水環境中余氯的含量,減少消毒劑的浪費,滿足環境保護的要求。
含氯消毒劑作為一種有效的殺菌消毒試劑,由于價格便宜、易制得,使用方便,在各類水環境消毒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尤其在飲用水消毒、醫療廢水的消毒、游泳水環境的消毒等方面。
使用含氯消毒劑對水環境進行消毒,便捷有效,但是消毒過后水中殘留的余氯是怎么樣的呢?余氯濃度過高,對人體和水環境都是有害的,余氯濃度過低,又無法取得較好的消毒效果,那么如何能夠準確把握氯氣的使用呢?
首先了解一下余氯的概念,余氯是指水經過加氯消毒,接觸一定時間后,除去一些與微生物及細菌發生反應后,水中所剩余的氯成為總余氯,亦稱總氯。其中總氯包括化合性余氯(為NH2Cl、NHCl2、NHCl3三種)和游離性余氯(指氯氣與水發生反應生成的OCl-、Cl2、HOCl等),我們通常定義的自來水中的余氯指的是游離性余氯。
氯氣消毒的原理:C12+H20—HOCl+ H+ +Cl-;HOCl—H+ + OCl-。
氯氣與水接觸后,即生成具有強氧化性的次氯酸及次氯酸根,這種強氧化性的物質遇到水體的有害微生物及有害的還原性物質,即可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破壞微生物的生命結構及改變還原性物質的價態,達到凈化水環境的效果。含氯消毒劑亦是利用在水中產生的次氯酸及次氯酸根來實現殺菌消毒的作用。
余氯傳感器,是用來檢測水環境中余氯含量的一種傳感器。其檢測過程是被測溶液中的余氯分子透過傳感器的選擇性透過,到達傳感器的陰極表面,在施加極化電位的情況下余氯分子在電極表面發生還原反應,同時,陽極發生氧化反應,完成整個氧化還原反應過程;反應過程產生電流,且電流的大小與余氯含量成正比,通過檢測電流的大小計算余氯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