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4600萬,能作出什么樣的功率半導體?更何況是一個地產企業?
近日,主營商業不動產綜合運營服務的皇庭國際發布公告稱,擬以4600萬元間接參股半導體公司德興市意發功率半導體有限公司(下稱“意發功率半導體”)。
資料顯示,意發功率半導體主要從事功率半導體器件及智能功率控制器件的設計、制造及銷售,具備從芯片設計、晶圓制造到模組設計一體化的能力,產品廣泛應用于工控通信、工業感應加熱、光伏發電、風力發電、充電樁和新能源車等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意發功率半導體系江西省第一家芯片制造公司,是江西省政府2018年度招商引資的實施主體。公司戰略發展規劃是穩定現有白色家電類功率半導體產業,積極開拓已被客戶認可的光伏發電市場,并利用現有的充放電功率半導體的技術積累,積極拓展充電樁控制芯片、電動車控制芯片業務。
根據皇庭國際發布的公告顯示,公司下屬全資子公司皇庭基金與轉讓方(意發產投基金的部分合伙人德興產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楊仲夏)簽署轉讓協議,轉讓方擬將其持有的全部份額(實繳出資額人民幣4600萬元,占意發產投基金實繳總金額的20%)全部轉讓給皇庭基金。
據悉,意發產投基金持有意發功率的股權比例為66.6667%,交易完成后,皇庭基金將成為意發產投基金的執行事務合伙人及管理人,并持有對意發產投基金的實繳出資份額人民幣4600萬元(占意發產投基金實繳總金額的20%)。 本次收購完成后,公司將通過意發產投基金間接持有意發功率的股權。
據皇庭國際介紹,收購意發功率半導體是為了推動公司戰略轉型,以及探索新業務。未來公司將以意發功率半導體為基礎,通過擴大再生產、產業鏈上下游的延伸等多種途徑,提高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一家地產公司要收購一家半導體公司,這跨界的步子邁得也太大了點。果不其然,該筆交易也引來了深交所重點關注。8月5日,深交所向皇庭國際下發關注函,并要求其對幾點問題進行說明。具體來看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1、被收購對象2020年度、2021年1-4月凈利潤分別為-1319萬元、-2355萬元,皇庭國際斥資收購一家連續虧損的企業,會對其本身造成哪些影響?
2、說明收購達成的可能性及依據,是否達到信息披露標準?此外,一家地產公司收購一家半導體企業,是否存在蹭熱點炒作股價等情形?
3、所謂的戰略轉型、探索新領域具體情況是什么?收購一家半導體公司,與皇庭國際現有業務的協同作用以及是否具備開展相關業務所必要的能力和資源,達成的可能性及依據,并充分揭示相關風險。
4、是否取得相應行業主管部門審批或備案程序,以及實施本次交易需履行的行業主管部門審批或備案程序及目前進展?
5、皇庭國際2021年一季報顯示,公司貨幣資金期末余額僅3743萬元,已逾期未償還債務金額為32.57億元,部分銀行賬戶被凍結,支付及償債能力較差。深交所要求其說明是否具備足夠支付能力以及后續收購計劃是否具備推進的條件,若無法按期支付款項需承擔的賠償責任以及是否存在誤導投資者的情形、是否存在炒作股價的情形。此外,對于本次交易所涉及資金的來源情況也應當作出明確說明。
6、說明截至目前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所持股份被質押的具體明細情況,說明是否存在繼續被動平倉的風險,公司是否存在炒作股價進而避免控股股東所持股份被平倉的情形。
7、本次交易披露前公司股票連續兩個交易日漲停,深交所要求其提供與交易相關的內幕信息知情人名單和交易進程備忘錄,并自查相關公告披露前是否存在向特定對象泄露有關內幕信息、違反公平信息披露的情形,詳細說明相關知情人在敏感期買賣公司股票的情況。
身負30億債務,進軍半導體現實嗎?
上文中提到,皇庭國際已逾期未償還債務金額為32.57億元,那么它到底具不具備收購意發功率半導體的實力,從其財報數據可探知一二。
據公司公布的財務報告顯示,2020年公司營業收入為6.86億元,同比下降31.24%,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公司轉讓了同心再貸,金融服務業務較去年減少2.57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合并凈利潤-2.92億元,同比下降684.99%,主要原因一是公司業務受疫情影響較大,公司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信用減值損失、資產減值損失累計影響凈利潤-2.79億元;二是公司融資成本提高,財務成本較去年同期增加了0.59億元;截至2020年12月31日,資產總額117.57億元,同比下降6.15%;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權益47.55億元,同比下降12.70%。
2021年上半年,國內疫情受控,但皇庭國際業績依然難見起色。據最新公布的2021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預計經營業績虧損,其中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2000萬元—3000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70.59%—205.89%。據皇庭國際表示,2021年上半年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較上年同期下降較多主要原因為:雖然隨著新冠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公司商業不動產出租率提升,2021年1-6月份公司主營業務收入有所增加,但受融資環境的影響,公司融資成本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意發功率半導體尚處于虧損狀態。報告期內,標的公司實現營收3572萬元,凈利潤虧損1200.60萬元。2021年前4個月,意發功率半導體虧損幅度進一步加劇,凈利潤虧損2329.17萬元。
到底是什么原因,讓一家身背30億巨額債務的地產企業,還要轉頭去收購一家不賺錢的半導體企業呢?眾所周知,半導體歷來是一個研發周期長,投資力度大,收效成果緩慢的產業。對于債務解決的方式,皇庭國際公開表示正與其他金融機構溝通貸款承接,與中信信托的貸款糾紛也仍在溝通中。顯然,短期內想要依靠收購意發功率半導體來解決自己面臨的資產困境并不現實。
在皇庭國際回答投資者提問時提到,收購意發功率半導體是公司圍繞“商管+科技”發展戰略布局半導體行業的第一步,是公司綜合考量行業發展及自身情況等多種因素后做出的慎重選擇。在OFweek電子工程網看來,從互聯網三巨頭BAT到華米OV,乃至于家電龍頭TCL、格力都曾“跨界造芯”,但至少這些公司原先就擁有一定的科技實力和研發水平,從地產跨到半導體產業,從實業轉向科技業,且不說資金是否充足,半導體企業的技術、人才、管理、運營各種情況跟搞地產可大不相同,皇庭國際又能否贏得投資者的信任呢?
其次,皇庭國際表示功率半導體是電子裝置電能轉換與電路控制的核心,是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基礎性電子產品,廣泛應用于國民經濟建設的各個領域。受益于新能源汽車、光伏/風電、5G基站、特高壓、城際鐵路、智能家電等行業的快速發展,功率半導體行業將迎來新的景氣周期。總之就是看好功率半導體這個方向,但國內布局功率半導體的廠商不在少數,相關上市公司包括士蘭微、華微電子、露笑科技、揚杰科技等在內都是其中的佼佼者,長期以來的積累和沉淀才擁有了如今的布局,此時入局的皇庭國際,還能否憑借轉型分食到多少蛋糕呢?
最后一點筆者想說的是,皇庭國際提到“意發功率半導體公司是一家集設計、生產集銷售于一體的IDM模式的半導體公司,公司在技術、產品、客戶等方面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且公司晶圓生產線已經投產,目前正處于產能爬坡的階段,預計明年將進入滿產狀態”。國內目前大家比較熟悉的IDM模式的半導體廠商也就華潤微、士蘭微兩家,IDM模式或許是未來一段時間最適合中國IC業的發展模式,但也不是人人都可IDM。20世紀80年代半導體業基本以IDM模式為主,IDM廠商在IC設計、制造、封測等環節都由自己協同包辦,產品覆蓋的范圍廣泛,占有極高的市場占有率。同樣這樣的運作模式下也帶來一定的劣勢,比如企業規模龐大,管理成本較高,運營費用較高,資本回報率偏低等,這些又是否是皇庭國際所能承受的壓力呢?
小結
去年到現在的缺芯行情遲遲未見緩解,芯片產業各環節都在漲價,在全國各地舉力推動芯片事業發展的同時,也越來越多公司宣布跨界到芯片領域。就在上個月(7月),國內相繼曝出了OPPO、立訊精密、中國移動宣布進軍芯片領域的消息。企業跨界造芯是件好事,但也需要丈量自身的實力,“沒有三兩三,哪敢上梁山”,梁山好漢雖然威風,卻不是人人都可以當的,若是為了一時熱度出那風頭,或許只有鬧笑話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