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1月24日,三安光電公司旗下650V 20A碳化硅二極管于2022年1月首批入選由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和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聯合編制的《汽車芯片推廣應用推薦目錄》(以下簡稱《推薦目錄》)。
《推薦目錄》作為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主機廠、部件供應商在采購汽車芯片時的參考目錄,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和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的評估體系評估選取產品。現該《推薦目錄》尚未下發及對外公布。
值得注意的是,三安光電稱,公司旗下650V 20A碳化硅二極管已收獲來自車載充電器領域頭部企業和主機廠訂單。相關業內人士表示,一般企業采購都會有自己的評估和認證標準,《推薦目錄》僅起到推薦作用,不做為相關產品的資質認定。
也就是說650V 20A碳化硅二極管獲得訂單歸因于產品通過了相關企業的資質認定,并非來自《推薦目錄》的“賦能”。
三安光電成立于2000年11月,于2008年7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主要從事全色系超高亮度LED外延片、芯片、Ⅲ-Ⅴ族化合物半導體材料、微波通訊集成電路與功率器件、光通訊元器件等的研發、生產與銷售。
2018年三安光電斥資333億元投資Ⅲ-Ⅴ族化合物半導體材料、LED外延、芯片、微波集成電路、光通訊、射頻濾波器、電力電子、碳化硅材料及器件、特種封裝等產業。2022年項目建成后,三安光電將實現在半導體化合物高端領域的全產業鏈布局。
本次入選的碳化硅二極管的也正是來自于2018年的投資布局。2018年推出SiC肖特基二極管,到2020年6月投資160億元于SiC等化合物第三代半導體項目,三安光電在第三代半導體領域持續加碼,已取得一定成效。
三安方面表示2021年三安已導入碳化硅功率器件客戶549家,量產交付產品66款,獲得大量新增訂單,量產爬坡正穩步推進中。
但相關業內人士也表示:碳化硅二極管并沒有硅基二極管那樣突出,多數企業碳化硅二極管營收貢獻較低。
碳化硅二極管在產品性能上較硅基二極管有所提升,但其性價比不高導致不足以取代硅基二極管,應用面不夠廣致使碳化硅二極管產業已是一片紅海市場。
要想打開市場就需要性價比,想要性價比就要發揮市場規模效益,即碳化硅二極管產業在供給端和需求端的制約必須要解一個。
三安光電做的便是解開供給端的制約,從戰略的角度大力發展碳化硅二極管,進行全產業鏈布局。
那么碳化硅二極管產業需求端前景如何呢?
碳化硅二極管作為功率半導體,目前大多應用于新能源汽車和光電領域,常見于整流器、逆變器、充電器等需高功率、高頻率(小型化)與低功耗半導體的產品上。
而三安光電的碳化硅二極管主要客戶也正是來自于新能源領域,產品主要應用于充電樁和車載充電器等。
筆者認為碳化硅二極管作為功率半導體,其需求端前景取決于三方面:
首先是清潔能源行業,清潔能源行業占據主導的依然是光伏發電和風能發電,而無論是風力發電或是光伏發電,相較于傳統的火力發電,都會增加匯流/整流與逆 變這兩個環節,大幅提高功率半導體的用量。
然后是新能源汽車領域,相較于傳統汽車,功率半導體于新能源汽車上的應用比重大大提升,根據相關統計機構測算,輕混車(MHEV)、混動車/插電混動車(HEV/PHEV)、純電動車(BEV)相比燃油車71美元的功率半導體用量分別增長106%、398%和433%,至146美元、354美元與384美元。
最后是工業物聯網領域,由于工業物聯網設備高精密度和低功耗的需求,在實現同樣功能的設備中,可能需要通過加裝負載開關等功率半導體元件來實現每一用電終端的單獨控制,從而節省設備功耗。
目前清潔能源行業與碳排放有關,屬于國家重點規劃、專項支持,具有廣闊前景;新能源汽車與清潔能源類似,也得到國家扶持,同時資本市場頗為青睞。而工業物聯網領域是我國制造升級必須發展的環節,同樣是具有廣闊前景。
綜合來看,碳化硅二極管在替代硅基二極管后,產業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