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消息,今日上午,2025工業互聯網大會開幕式在蘇州舉行。本次大會以“數智創新深化賦能 高質量推進新型工業化”為主題,大會匯聚各級主管部門領導、行業權威專家、領軍企業和投資機構代表,共探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新模式,共創工業互聯網賦能千行百業新路徑。
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謝少鋒先生發表致辭指出,工業互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技術融合的產物,是信息化和工業化兩大歷史進程融合的現實途徑,通過人機物的全面連接構建起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網絡的連接的新型生產制造服務體系,成為支撐新型工業化建設的重要基礎設施。
近年來,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一是基礎設施建設提檔升級。我國累計建設5G基站超過439萬個,標識注冊量突破6700億,具備一定影響力的平臺超過240家,連接工業設備超過1億臺套,安全技術監測服務體系日益完善。
二是轉型升級作用不斷顯現。基于工業互聯網的個性化定制、平臺化設計、智能化生產等新模式廣泛普及,有力促進企業的提質降本增效和創新,全國700家5G標桿工廠產能平均提升近20%,運營成本下降近15%,5G、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與工業互聯網深度融合,涌現出智能分解、智能合約等典型應用場景,賦能賦質賦智產業轉型的作用日益凸顯。
三是產業發展規模持續壯大。數據統計,當前我國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規模超過了1.5萬億元,帶動經濟增長近3.5萬億元,工業互聯網已拓展至49個國民經濟大類,實現了41個工業大類的全覆蓋,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的產業體系提供了重要支撐。
謝少鋒指出,今年是工業互聯網發展又一個嶄新的十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如何在工業互聯的基礎上實現更高維度、更深層次、更大范圍的跨越,成為未來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關鍵命題。當前以大模型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正在重塑經濟社會的運營體系,重構生產制造的全流程。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用好人工智能這個關鍵變量,推動工業互聯網與人工智能的賦能融合發展。
一是要夯實工業連接的基礎,推進工業互聯網的網絡、標識、平臺、數據、安全等功能的升級,高標準實施工業互聯網、“5G+工業互聯網”512工程的升級版,標識貫通行動和工業互聯網平臺高質量發展行動,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上連接更多的工業要素資源,加速萬物互聯的進程。
二是要建設高質量的工業數據集,發揮好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的數據集聚作用,在重點行業領域打造一批高價值、高純度、高可用性的工業語料庫和多模態的數據級。發展數據標注產業,支持建設集數據、模型、工具、場景為一體的數據標注平臺。
三是要打造工業領域的專業大模型,構建基礎模型結合領域訓練、場景適配的大模型落地實施路徑。鼓勵基礎大模型向工業領域開源共享,引導企業進入工業互聯網,加速工業技術經驗的沉淀,對基礎大模型進行定制化訓練,形成一批工業領域的專用垂直大模型,加速在工業互聯網平臺中部署和應用。
四是要加快智能計算的建設布局,統籌規劃建設一批高性能的數據中心,邊緣計算節點,構建云邊端協同的智能算力網絡,加強電力、算力、智力的協同規劃,推動算力資源的市場化配置,支持建立工業、智能算力共享平臺,實現算力資源的靈活調度,按需分配。
五是要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大力推進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推動工業數據、模型、知識、算法在工業互聯網平臺上加速集聚,為大模型訓練提供豐富的語料,為人工智能應用提供廣闊的場景,一體化推進制造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