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12 日消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8 月 11 日宣布,該公司主導制定的兩項國際標準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正式發布。截至目前,由我國主導制定的航天領域 ISO 國際標準已發布 30 項,發布和在研標準總數累計達 38 項。
附兩項新國際標準如下:
國際標準 ISO 21740:2025
《航天系統 — 發射窗口估計與碰撞規避》(Space systems - Launch window estimation and collision avoidance)
該標準規定了發射窗口分析和安全發射時機識別程序的相關要求,以及碰撞規避風險評估矩陣(安全距離、碰撞概率)的相關約束和要求;適用于單次發射任務中新發射物體(含運載火箭級段、釋放分離的航天器及其他物體)與飛行路徑上任何空間物體(含航空器、在軌載人空間站和航天器)之間的碰撞風險分析,便于確定最優的發射窗口和時機。
該標準由我國聯合美國、法國、日本等四國共同提出,由中國航天標準化研究所承擔具體起草工作。自 2019 年開始先期調研分析和標準提案孵化培育,于 2023 年 4 月正式向 ISO 發起立項投票,2023 年 8 月經各國投票獲批立項;歷時 3 年的研制過程中,編制組研究分析國內外相關標準、報告等技術資料數十份,與 ISO / TC20 / SC14 各成員國相關領域專家經過了多輪技術溝通與協商,處理技術意見 200 余條,各轉階段投票均順利通過。
國際標準 ISO 16615:2025
《航天系統 — 衛星姿態軌道控制系統穩定運行要求》(Space systems - Stable operation requirements for satellite attitude and orbit control system)
該標準規定了衛星姿態與軌道控制系統在軌穩定運行的定義,根據衛星在軌穩定運行的影響因素,規定了對衛星姿態與軌道控制系統在軌穩定運行能力的構建原則和要求。
該標準由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主導編制,中國航天標準化研究所作為 ISO / TC20 / SC14 技術對口單位與國際標準化組織進行技術協調,并作為參編單位全程參與了標準制定過程的技術修改和討論。
該標準于 2022 年 2 月正式向 ISO 遞交提案,2022 年 5 月經各國投票獲批立項,歷時 3 年順利完成全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