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 近日,一則關于 AI 算力領域的消息引發行業震動!據科技網站 The Information 援引四位知情人士爆料,中國科技巨頭阿里巴巴與百度已正式將自研芯片應用于 AI 大模型訓練,打破了此前對英偉達芯片的單一依賴。
這一動作不僅標志著中國科技企業在 AI 核心算力領域實現關鍵突破,更折射出全球 AI 行業從 “外部算力依賴” 向 “自主可控” 轉型的重要趨勢,AI 算力自給自足的時代正加速到來。英偉達發言人對此表示:“競爭無疑已經到來……我們將繼續努力,贏得全球各地主流開發者的信任與支持。”
在 AI 大模型訓練中,芯片作為核心算力載體,長期以來被英偉達等國際巨頭壟斷。尤其是英偉達的 H 系列芯片(如 H100、H20),憑借強大的算力性能與成熟的生態適配,成為全球科技企業訓練大模型的 “標配”。然而,這種高度依賴不僅意味著高昂的采購成本,更讓企業在算力供應、技術迭代上受限于外部廠商,存在顯著的戰略風險。
如今,阿里與百度的自研芯片落地,首次實現了對英偉達芯片的 “部分替代”,展現出強勁的自主算力實力。
對于阿里巴巴而言,自研芯片的應用已從技術驗證階段邁入規模化落地階段。據知情人士透露,阿里自 2025 年初便啟動自研芯片在 AI 訓練場景的測試,目前已成功將其應用于輕量級 AI 模型的全流程訓練。更值得關注的是,三位實際使用過阿里自研芯片的員工反饋,該芯片在算力性能、穩定性與適配性上,已達到可與英偉達 H20 芯片 “媲美” 的水平。這意味著阿里在芯片架構設計、算法優化、與 AI 框架的協同等核心技術上,已突破國際巨頭的技術壁壘,具備了支撐中輕量級大模型訓練的自主算力能力。無論是電商場景的智能推薦模型,還是阿里云面向企業客戶的輕量化 AI 服務,阿里自研芯片都能提供穩定、高效的算力支持,大幅降低對英偉達芯片的依賴。
百度則將自研芯片的應用聚焦于核心大模型的迭代升級。據悉,百度正試驗性使用其自研的昆侖芯 P800 芯片,用于新版文心大模型的訓練。作為百度 AI 生態的核心載體,文心大模型的訓練對算力的要求更為嚴苛,不僅需要強大的并行計算能力,還需與百度自研的飛槳深度學習框架深度協同。此次選擇昆侖芯 P800 參與文心大模型訓練,既是對自研芯片算力性能的 “實戰檢驗”,也是百度構建 “框架 + 芯片 + 模型” 全棧自研 AI 生態的關鍵一步。盡管目前仍處于試驗階段,但這一動作已釋放明確信號:百度正通過自研芯片,逐步將核心大模型的算力控制權掌握在自己手中,避免因外部算力供應波動影響大模型的迭代節奏。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阿里與百度此次并未完全放棄英偉達芯片,兩家企業仍在使用英偉達的高端芯片開發最尖端的大模型。這種 “自研芯片 + 英偉達芯片” 的并行模式,既體現了企業對算力穩定性的謹慎考量,也反映出自研芯片正從 “補充角色” 向 “核心角色” 過渡的階段性特征。隨著自研芯片在更多場景的驗證與優化,它們在 AI 算力體系中的占比將持續提升,最終實現從 “部分替代” 到 “全面自主” 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