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AMD慶祝賽靈思成立40周年 40 年前,賽靈思(Xilinx)推出了一種革命性的設備,讓工程師可以在辦公桌上使用邏輯編程。 賽靈思開發的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使工程師能夠將具有自定義邏輯的比特流下載到臺式編程器中立即運行,而無需等待數周才能從晶圓廠返回芯片。如果出現錯誤或問題,設備可以在那里重新編程。 最新資訊 不同拓撲結構的并行粒子群優化算法的實現 料子群優化PSO(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算法最早于1995年由EBERHART博士和KENNEDY博士提出[1],由于實現容易、精度高和收斂快等優點,引起了學術界的重視,并且在實際問題的解決中展示了其優越性。 發表于:5/7/2015 基于DSP的機載伺服控制系統設計 伺服系統本質上就是一種隨動系統,本文介紹的伺服系統為一維伺服轉臺,用于控制一種機載天線實時跟隨另一種瞄準設備,時刻保持機載天線和瞄準設備在同一位置上,以達到微波系統通信的目的。瞄準設備電機運行速度常常不停變化,為使系統的輸出以一定精度跟隨瞄準設備的變化,與一般電機調速系統相比,其對轉矩和速度的動靜態控制特性要求要嚴格得多。 發表于:5/6/2015 正交匹配追蹤算法的優化設計與FPGA實現 設計了一種基于FPGA的正交匹配追蹤(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OMP)算法的硬件優化結構,對OMP算法進行了改進,大大減少了乘法運算次數;在矩陣分解部分采用了交替柯列斯基分解(Alternative Cholesky Decomposition,ACD)方法避免開方運算,以減小計算延遲,整個系統采用并行計算、資源復用技術,在提高運算速度的同時減少資源利用。 發表于:5/6/2015 遙測噪聲數據無損壓縮關鍵技術實現 提出了采用DSP+FPGA架構搭建硬件平臺,通過ARC算法實現對多路噪聲數據無損壓縮的設計方法。對設計中關鍵技術(如模/數轉換、數據緩沖設計和DSP程序設計)作了詳細的說明。 發表于:5/6/2015 一種基于參數約束關系的工業相機的線性標定法 視覺檢測由于具有非接觸、測量速度快、信息量大等優點而被廣泛應用于質量檢測[1-2]、尺寸檢測[3-5]以及方位檢測[6-8]等諸多工業檢測領域[9]。其中,視覺檢測的一個基本任務就是通過工業相機獲取的二維圖像信息精確地計算出空間物體的三維幾何信息,而實現這一過程的前提和基礎是攝像機標定[10-12]。攝像機標定就是確定攝像機的位置、屬性參數(稱為攝像機內外部參數),以便于確定世界坐標系中物理點與其在圖像坐標系中所成的像點之間的對應關系[13]。精確標定攝像機內外部參數不僅可以提高視覺檢測任務的可靠性,而且還可以提高視覺檢測任務的精度;同時,標定的實時性可以更好地滿足工業現場檢測應用的需要。 發表于:5/5/2015 基于可編程器件的通信檢測系統接口設計 針對某型通信設備檢測需求,借鑒虛擬儀器設計結構,以通用計算機和多功能檢測接口組成檢測系統。檢測接口電路使用可編程器件提高檢測接口的自動化程度,以FPGA為核心單元,通過DAC和ADC完成激勵信號的生成和響應信號采集,并使用混合電路完成回波抵消實現檢測接口的收發雙工,解決了檢測系統無法實時收發的問題。 發表于:5/5/2015 自適應籃球視頻圖像分割 隨著籃球娛樂事業的蓬勃發展,研究籃球視頻圖像的人也越來越多,而從籃球視頻中獲取到幀圖像之后,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對源圖像進行必要的分割。這是因為,通常籃球視頻圖像上都有很大一部分的觀眾席,而研究者的感興趣區域只是比賽場地部分,所以有必要最大限度地將這兩部分切割開來。對籃球視頻進行分割有兩個作用:一是大大減少了后續研究的工作量;二是消除了這部分數據對后續研究的干擾,有利于后續的圖像分析[1],從而使得籃球賽事視頻的鏡頭分割工作進展更加順利。 發表于:5/4/2015 一種H.264/AVC快速分數運動估計算法* H.264/AVC是ITU-T視頻編碼專家組和ISO/IEC運動圖像專家組共同制定的視頻編碼標準[1]。在保證圖像質量不變的情況下,H.264/AVC的壓縮效率期望比之前視頻編碼標準高一倍,高數據壓縮率必然要求H.264/AVC編碼方式較之前標準更為復雜。在H.264/AVC中,幀間預測占用60%以上編碼時間,是影響編碼器整體性能最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2]。為了縮短運動估計時間,研究人員提出了不同的快速算法,其出發點都是在視頻質量下降不大的情況下大幅度縮短編碼時間,本文依據該思想提出一種通過減少分割模式來縮短編碼時間的快速分數運動估計算法。 發表于:5/4/2015 基于FPGA實現AES的側信道碰撞攻擊 為了解決攻擊點在能量跡中具體位置的識別問題,在對側信道碰撞攻擊技術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通過計算能量跡中每個采樣點的方差來識別攻擊點的方差檢查技術。 發表于:4/30/2015 微型自動切片式三維重構系統的設計 在研究含復雜結構的復合材料(如混凝土、巖石、泡沫金屬等)的力學性能時,常常需要詳細了解材料內部的細觀結構。基于X射線掃描的CT成像是最常用的內部成像方法,各種型號的CT機也是醫學檢查、工業檢測等領域最常規的檢測手段[1-2]。但在小型科研中,如想獲得材料或構件內部結構,常規的CT機并不是理想的設備,這是因為:(1)設備非常昂貴,一般的用戶難以負擔;(2)需要射線源,操作人員需要防護,很難讓普通操作人員操作;(3)設備維護費用高,占地面積大,對空間要求高。以上幾方面決定了常規的X射線CT設備很難在小型的科學實驗中推廣 發表于:4/30/2015 ?…194195196197198199200201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