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日常的設備巡檢工作往往存在著巡檢設備多、巡檢選項復雜等問題, 同時, 采用手工紙質記錄方式, 也會存在無監督, 記錄不規范, 管理不便等人為因素, 因而無法保證巡檢結果的準確性。為此, 本文設計開發了一套基于PDA 的智能巡檢系統。PDA的優點是輕便、小巧、移動性強, 辦公地點可以是非固定的。而通過射頻識別方式進入巡檢系統, 則能夠保證巡檢到位, 而且其強大的網絡覆蓋優勢也使系統可以遠距離使用。因此, 在巡檢工作中應用PDA能夠加快設備信息的收集及處理速度, 防止巡檢工作出現疏漏, 及時發現設備故障, 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
1 系統組成
智能巡檢系統主要由射頻識別、參數記錄、數據上傳等三個模塊組成。其中, 射頻識別模塊主要用于識別特定的設備, 進入相應的巡檢項目填寫界面; 而參數記錄主要用于處理記錄的數據, 包括對記錄數據進行編碼和加密等過程。數據上傳模塊可以不斷掃描是否有已記錄但未發送的數據, 并通過GPRS網絡將記錄后的數據上傳到服務器。其工作過程如圖1所示。
圖1 智能巡檢系統工作過程示意圖
1.1 PDA的操作系統
嵌入式操作系統是一種支持嵌入式系統應用的操作系統軟件, 它能夠有效管理復雜的系統資源, 完成進程管理、處理器調度、存儲管理、設備管理、中斷處理等操作系統任務。本文所使用的PDA采用的是WINCE5.0系統。WindowsCE是微軟公司的嵌入式、移動計算平臺的基礎, 它是一個開放的、可升級的32位嵌入式操作系統, 是基于掌上型電腦類電子設備的操作系統, 該系統的圖形用戶界面相當出色。Windows CE是所有源代碼全部由微軟自行開發的嵌入式新型操作系統,其操作界面雖來源于Windows 95/98, 但WindowsCE是基于WIN32 API重新開發的新型信息設備平臺。Windows CE 具有模塊化、結構化和基于Win32 應用程序接口且與處理器無關等特點。
Windows CE不僅繼承了傳統的Windows圖形界面,并且在Windows CE平臺上可以使用Windows 95/98上的編程工具(如Visual Basic、Visual C++等),也可使用同樣的函數和同樣的界面風格, 從而使絕大多數應用軟件只需簡單的修改和移植, 就可以在Windows CE平臺上繼續使用。
1.2 射頻識別模塊
本設計中的射頻識別采用的是秀派公司的SP-RFS-300 閱讀器, 其工作頻段是2.4 GHz ~2.4835 GHz。該模塊的特點是識別速度快, 識別距離遠, 并采用固態封裝, 抗高強度跌落與振動, 因此, 比較適用于本巡檢系統的需要。系統中的標簽采用有源式主動發射信號給閱讀器, 以便閱讀器能及時收到標簽信息。
1.3 數據采集和上傳模塊
數據采集模塊主要用于記錄設備參數和檢查設備狀態, 并將巡檢后的結果保存至本地。每一個巡檢設備都裝有一個固定的有源卡。巡檢人員到達巡檢室后, 可通過識別接收卡源信息進入不同的巡檢項目。在按照設備實際狀態記錄相應的參數后, 可保存巡檢結果, 且在保存的同時, 由系統自動激活發送線程并在后臺通過GPRS將巡檢結果發送至服務器。
2 巡線數據采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為了達到管理規范、巡檢自動化的要求, 本設計的基于PDA的智能巡檢系統應具有以下基本要求:
◇ 能夠通過無線射頻識別技術識別一定范圍內的對象, 并能獲取相關數據;
◇ 能夠實時地與監控中心進行數據交互;
◇ 具有友好的人機交互界面, 并具備數據處理能力;
◇ 能夠保證數據傳輸的高效和安全。
2.1 系統設計方案與模塊劃分
基于PDA的智能巡檢系統可由帶有GPRS模塊和射頻識別模塊的PDA以及數據處理軟件組成。系統設計方案是首先由射頻識別模塊識別設備, 并進入相應的巡檢界面, 然后由現場巡線員記錄相應設備的數據信息后, 再將巡檢結果保存至本機。同時, 系統后臺將自動檢測待發送的數據, 并實時上傳到服務器, 以供上級部門進一步統計、分析和處理。該系統的通信內容主要由PDA與射頻識別模塊的通信和PDA與服務器端主機的通信兩部分組成。
在巡檢工作中, 客戶端PDA不需要與服務器端實時交互。因此, 本系統采用C/S模式, 其系統總體架構如圖2所示。
圖2 系統總體構架圖
2.2 PDA與射頻識別模塊的串口通信
本系統采用射頻識別技術, 其射頻識別范圍只有1~5米。因此, 要求巡線員必須到達設備所在地后才能進行相關設備的巡檢工作, 從而保證巡線員的到位率。射頻識別模塊安裝在PDA機身內部。PDA內部有一個串行端口和射頻識別模塊相接。串行端口的功能是作為芯片和串行設備之間的編碼轉換器。當數據從芯片經過串行端口發送出去時, 字節數據被轉換為串行位, 然后在一根數據信號線上一位一位地傳輸。在到達數據接收端后, 串行位又將被轉換為字節數據。由于應用程序不斷的從射頻識別模塊的串口中讀取數據, 而且讀取數據的速度相對較慢, 因此應創建單獨的線程來讀取串口中的數據, 以避免阻塞主線程。
2.3 PDA數據采集的實現
基于PDA的智能巡檢系統具有身份驗證模式, 因此, 巡線員使用PDA時, 要按照嚴格要求輸入用戶名和密碼后方能進入系統繼續操作。另外, 本系統還具有自檢功能, 在數據記錄過程中, 一旦有漏檢現象發生, 系統會立即提醒巡線員并且禁止巡檢員的下一步操作, 從而保證了數據記錄的完整性, 圖3所示是本系統中的無線抄表界面圖。在數據記錄后, 系統將自動對巡檢數據進行加密處理, 服務器端接收數據后再自動解密, 這樣可以保證敏感數據的安全性。
圖3 無線抄表界面圖
2.4 PDA與服務器端主機的通信
PDA與服務器之間的數據傳輸可通過GPRS無線網絡來完成, 所以, 在傳輸文件之前, 需要將插有SIM卡的PDA開通GPRS服務。PDA通過GPRS登陸公網后, 即可獲得一個IP地址。由于PDA登陸公網所獲得的IP地址是隨機的, 因此,要求服務器的IP地址或者域名必須是固定的。為了保證數據傳輸的完整性, 本系統的傳輸形式應以面向連接TCP/IP方式進行。而其程序則可用基于TCP的socket編程實現, 具體步驟如下:
(1) 初始化Socket, 并建立客戶端的Socket,確定要連接的服務器的主機名和端口;
(2) 發送連接請求到服務器, 并等待服務器的回饋信息;
(3) 連接成功后, 與服務器進行數據交互;
(4) 數據讀取可通過Receive () 來完成, 數據的發送則通過Send () 來實現;
(5) 數據處理完畢后, 關閉自身的Socket連接。
由于數據要通過外網傳輸, 而服務器則放置在內網中。因此, 出于安全的考慮, 設計時要進行內外網隔離。具體過程是在外網服務器接收PDA發送的數據后, 通過PC機的串口將數據轉發至內網服務器, 從而在物理層上實現內外網的隔離, 從而成功完成數據傳輸。
3 結束語
基于PDA的智能巡檢系統采用模塊化的思想設計, 可實現日常設備數據的采集和自動上傳等功能。該系統不僅提高了設備參數采集的效率,還可保證巡檢人員的到位率, 避免數據輸入錯誤。目前, 該系統已經在設備巡檢中得到了實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