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孫鴻凌
IPTV作為同時具有廣電和電信雙重業務屬性的融合性業務,勢必會成為三網融合進程中的焦點,而針對IPTV的博弈正是相關部門的利益訴求。日前,隨著北京在內的試點城市三網融合方案已獲放行,標志著IPTV的發展將迎來一個新時期。今年下半年雙向進入將取得實質性進展,IPTV勢必成為三網融合試點第二年的最大看點之一。
利益之戰
從競爭到競合,三網融合試點方案獲批,是IPTV獲得“身份”的標志。
廣電部門對IPTV采取“屬地化管理”,對未經批準的地區IPTV業務,予以查處和限期停止。近日,12個試點城市的三網融合試點方案已經獲批,使IPTV首次獲得“身份”。“此次啟動‘雙向進入’,雙方從各自為戰轉向交叉發展,從雙方對自身領域有關三網融合方面的業務互不讓步到打開破冰窗口,昭示著三網融合試點將有實質性的突破。”業內專家表示。
按照三網融合的政策,集成播控平臺作為發展IPTV的最重要資源是由廣電播出機構負責建設和管理。也就是說,廣電負責建設IPTV集成播控平臺,而電信負責傳輸和分發服務。
三網融合試點中的IPTV內容播控采取中央、地方兩級平臺的管理架構,CNTV負責中央級的IPTV集成播控平臺建設,試點城市在完成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的建設后,需實現與中央播控平臺的對接。在三網融合試點方案出臺后,百視通的IPTV業務開始面臨CNTV的挑戰。
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新媒體研究所研究員朱新梅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集成播控牌照授予電視臺,這將形成以電視臺為中心的新競爭格局。CNTV屬于總集成平臺,百視通屬于地方集成平臺,而江蘇電視總臺屬于區域性運營平臺,雖然隸屬的平臺不同,但是在競爭時應該按照運營商實力,通過多方協商,利益再分配,提供公平競爭的環境。”
帶寬是限
只有擴大寬帶建設規模,才能降低成本,實現光纖到戶。
“盡管IPTV也可以實現視頻服務,但對于高清節目IPTV還很難實現。帶寬決定著IPTV是否能夠實現高清內容的傳輸。”東方廣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徐衛東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說,“目前IPTV的發展主要面臨的兩個技術瓶頸,一是如何突破寬帶的限制,電信光纖入戶成本高,無法實現真正意義的普及,在長期投入和產出不平衡的狀態下,電信究竟能支撐多久?二是電信IPTV部署應該更靠近用戶。”
根據中國電信網絡發展部總經理孫俊彥介紹,2011年中國電信計劃實現100M以上寬帶接入覆蓋全國4000萬個家庭。南方城市(含縣城)實現8M寬帶接入全覆蓋,20M帶寬接入覆蓋率達到70%,東部發達城市和中西部省會城市20M寬帶接入覆蓋率達到80%以上。
事實上,實現光纖到戶,光纖網絡的初期建設成本高昂,使得運營商不得不慎重考慮光纖的部署進度,資金壓力巨大。
對此,中國電信集團總經理王曉初表示,只有寬帶建設規模上去了,寬帶建設的整體成本下降,光線設備的成本才會隨之下降。從收入的角度講,接入的用戶越多,單位寬帶建設的成本就越低,利潤也就越高。中國電信將聯合設備商,努力在光纖網絡建設的規模上下工夫,從多個方面保障寬帶建設投入與產出的平衡。
內容為先
關注新業務、提供豐富內容和服務已成為共識。
雖然在雙向接入方面,電信企業和廣電系都在爭奪,但未來的用戶基礎還是以內容為先。三網融合帶動整個產業鏈的發展,其中內容提供商是這個產業鏈上最大的受益者。
隨著三網融合的迅速推進,IPTV這種既能夠迎合用戶收看、又具有強大競爭能力的業務勢必隨著政策的開放得到迅速的發展。根據絡達咨詢預測,2011年,中國IPTV用戶數量預計為1170萬戶。“隨著IPTV用戶的不斷增加,廣電應該關注如何正確定位并協調推進播控平臺的建設和發展,播控平臺應更多關注新業務,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豐富內容和應用。”華數傳媒總裁勵怡青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也就是說,數字電視基礎服務只是三網融合下集成播控平臺的基礎,增值新業務才是集成播控平臺最需要推動發展的內容。”
從三網融合整體推進的角度考慮,IPTV業務需要創新。江蘇電信副總經理賈小濤告訴記者,將IPTV納入數字電視整體轉換整體規劃中,應該鼓勵IPTV網絡運營商與多家內容商合作。
對此,徐衛東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事實上,三網融合應該采取多種方案并舉的政策,鼓勵IPTV運營商與多家內容提供方平等合作,以獲得豐富的IPTV節目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