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談了現在許多公司請不起電子工程師的現狀,許多朋友都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其實請不請得起并不是我想討論的關鍵,實際上我是想通過這一話題來引起大家的思考,讓大家思考這一現象影響最大的是什么樣的公司。
今天我接著許多公司請不起工程師的話題淺聊一陣,也許我得想法過于偏頗,所以只是供大家參考,不代表我說的就一定正確。我想大家應該都不會否認當下方案公司多少都在做一些技術應用方面開發工作,他們的利潤應該比較高才對。
現實可能讓大家大跌眼球,目前深圳這邊方案公司客戶認可的毛利在30%~50%的樣子,也就是說買進來成本1.0,上了量以后客戶可以接受的價格通常是1.3~1.5。有人可能認為30%不錯了,現在加工廠10%都會干呢,這樣方案公司利潤已經是加工廠的3倍,而且加工廠還要養廠養工人的大筆支出呢,做一個100元的產品,就有30的利潤,一個月做1000套就有3萬的利潤了(有人會以130元來算)。
不要被30%這個表面數字迷惑眼睛,方案公司的客戶大多是貿易商和工廠,他們不會讓方案公司按產品100元來做的,電阻、電容、電路板這些通用料他們是不會輕易讓方案公司得到利潤的,通常他們只要方案公司提供關鍵芯片,而這些芯片可能占整個產品的十分之一成本都不到,也就是說這個100元得產品,方案公司實際上只有10元的部分有利潤,做一套方案公司可以賺3元。
說到這里可能又有人說,只有30%的利潤說明所做的產品技術含量不高,我見過的某某產品300%的利潤還要求著才買得到,只要技術含量高,全世界僅此一家而且大家都需要,300%那是優惠價不是什么難題。確實有許多這樣的產品,利潤高自然就有它高的理由,好像馬克思說過當利潤超過多少資本家就是冒著砍頭得風險也會做這樣的話,所以利潤高的理由可以各不相同,但一點可以肯定,這樣的產品真正的瓶頸不是技術門檻。
簡單點的例子,這個世界能做出蘋果iPhone的公司大把,但能賣蘋果價的只有他一家,不要認為蘋果技術含量最高,否則就不會有安卓系統的流行,如果說安卓系統是谷歌的獨門絕技,我們先把LINUX這個詞從字典上抹掉再說。 再簡單點,這個世界你有見到少數人發明出來拋開專利這些限制后是別人無法抄襲的技術嗎?反正電子方面我是幾乎沒見過。
說這些不是扯遠,是想告訴大家為什么方案公司的客戶只接受30%~50%的利潤,在他們眼里,認為這個數字是合理的,如果超過這個數字,良心好點的找另外的方案商替代掉你,喜歡干脆的就拿著產品直接上華強北解密了,反正解密不成功不收費。其實方案商的客戶也有他們的難處,對于方案商給他們做的產品,他們對外也常說是自己自主開發的,方案商也不會去跟他們掙這個功,能出貨回款才是硬道理。
如果方案商要的利潤過高,他們的產品就會沒有價格優勢,他們自己可以解密方案商的芯片,同樣別的廠家也可以解密他們的芯片。買幾個樣品,硬件直接抄板,芯片解密,可能只花幾百塊就把方案商要的那部分利潤省了。兩家產品,性能一摸一樣,你賣100,我賣98,每臺我還比你多賺1元,你說這個時候市場會給出什么樣的選擇,政治經濟學里面劣幣驅除良幣絕對不是亂說的。
前幾天談了現在許多公司請不起電子工程師的現狀,許多朋友都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其實請不請得起并不是我想討論的關鍵,實際上我是想通過這一話題來引起大家的思考,讓大家思考這一現象影響最大的是什么樣的公司。
今天我接著許多公司請不起工程師的話題淺聊一陣,也許我得想法過于偏頗,所以只是供大家參考,不代表我說的就一定正確。我想大家應該都不會否認當下方案公司多少都在做一些技術應用方面開發工作,他們的利潤應該比較高才對。
現實可能讓大家大跌眼球,目前深圳這邊方案公司客戶認可的毛利在30%~50%的樣子,也就是說買進來成本1.0,上了量以后客戶可以接受的價格通常是1.3~1.5。有人可能認為30%不錯了,現在加工廠10%都會干呢,這樣方案公司利潤已經是加工廠的3倍,而且加工廠還要養廠養工人的大筆支出呢,做一個100元的產品,就有30的利潤,一個月做1000套就有3萬的利潤了(有人會以130元來算)。
不要被30%這個表面數字迷惑眼睛,方案公司的客戶大多是貿易商和工廠,他們不會讓方案公司按產品100元來做的,電阻、電容、電路板這些通用料他們是不會輕易讓方案公司得到利潤的,通常他們只要方案公司提供關鍵芯片,而這些芯片可能占整個產品的十分之一成本都不到,也就是說這個100元得產品,方案公司實際上只有10元的部分有利潤,做一套方案公司可以賺3元。
說到這里可能又有人說,只有30%的利潤說明所做的產品技術含量不高,我見過的某某產品300%的利潤還要求著才買得到,只要技術含量高,全世界僅此一家而且大家都需要,300%那是優惠價不是什么難題。確實有許多這樣的產品,利潤高自然就有它高的理由,好像馬克思說過當利潤超過多少資本家就是冒著砍頭得風險也會做這樣的話,所以利潤高的理由可以各不相同,但一點可以肯定,這樣的產品真正的瓶頸不是技術門檻。
簡單點的例子,這個世界能做出蘋果iPhone的公司大把,但能賣蘋果價的只有他一家,不要認為蘋果技術含量最高,否則就不會有安卓系統的流行,如果說安卓系統是谷歌的獨門絕技,我們先把LINUX這個詞從字典上抹掉再說。 再簡單點,這個世界你有見到少數人發明出來拋開專利這些限制后是別人無法抄襲的技術嗎?反正電子方面我是幾乎沒見過。
說這些不是扯遠,是想告訴大家為什么方案公司的客戶只接受30%~50%的利潤,在他們眼里,認為這個數字是合理的,如果超過這個數字,良心好點的找另外的方案商替代掉你,喜歡干脆的就拿著產品直接上華強北解密了,反正解密不成功不收費。其實方案商的客戶也有他們的難處,對于方案商給他們做的產品,他們對外也常說是自己自主開發的,方案商也不會去跟他們掙這個功,能出貨回款才是硬道理。
如果方案商要的利潤過高,他們的產品就會沒有價格優勢,他們自己可以解密方案商的芯片,同樣別的廠家也可以解密他們的芯片。買幾個樣品,硬件直接抄板,芯片解密,可能只花幾百塊就把方案商要的那部分利潤省了。兩家產品,性能一摸一樣,你賣100,我賣98,每臺我還比你多賺1元,你說這個時候市場會給出什么樣的選擇,政治經濟學里面劣幣驅除良幣絕對不是亂說的。
既然這樣,那可以走專利保護的路線嘛。我的狹隘之見,我們國家的現狀,專利基本上起不到保護作用,敢抄你技術的人,就不怕專利保護的法律條文,用老家的哪個親戚的身份證注冊家有限責任公司不就繞過去了,再簡單點,干脆不注冊公司,你到哪里去專利維護自己的權益去?
實際上大多數方案公司的技術門檻不可能太高:啟動資金有限,不可能有非常充裕的人力資源進行開發;一般都是找短平快的項目盡快實現盈利,長線項目可能產品還沒開發出來投資人已經餓死了;就算不缺錢不缺人搞出一個技術含量的產品萬一這產品不好賣那可就虧大了,換你是老板你敢嗎。
如果是一個做業務出身的創業,他一般選開貿易性質的公司;那如果是一個做技術出身的創業,他自然一般是選開技術開發性質的方案公司;兩類人有一個交集,開加工廠。這時回到我開始的問題,請不起工程師對誰影響最大?
貿易公司不需要什么投入,有辦公室也業務員就行,產品直接找工廠,買點樣品談好價格,剩下的事情就是找客人,做成一單賺一單,所有的產品質量風險都能直接轉移給廠家。對于貿易公司,請工程師實在是沒有必要,看來對他們影響不大。
技術開發的方案公司,好像麻煩不小,沒有技術人員,自然就無法給客戶提供好的產品方案,也就不叫方案公司了。可是不少在工程師薪水一文回復的朋友都明確表示文中的薪水在深圳毫無吸引力,如果真要有一天出現文中薪水招不到人的情況,在我看來這些方案公司恐怕是嚴冬到來。
工廠呢,反正定位是工廠,有幾個負責跟生產的工程師就夠了,如果有自己的產品需要開發,找方案商去做,開發成功了讓方案商賣芯片給我就是,還可以同時找幾家方案商做,即減少了開發成本,又降低了開發風險,比自己養一個開發部省事多了。如果沒有自己的產品,幫別人加工就是,利潤雖然低點,只要控制好生產流程,還是有一定利潤空間的。
我們常聽到要辦有技術特色的創新企業、要從制造大國變成創造大國的說法,可從現狀看是要想以創造起步,好像現狀是最艱難的。
注:文中沒有提及資金的作用,我個人觀點是只要資金充足,一切都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