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我國的專利法頒布已出臺了30余年,從2011年開始,我國已成為全球專利申請量第一大國,到2014年我國已連續3年蟬聯“全球第一專利國”。
然而,雖已是專利大國,但是目前并沒有發揮出“專利大國”的效用。有媒體稱,“三流企業賣苦力,二流企業賣產品,一流企業做專利。”我國究竟有多少企業在做專利?為何作為專利大國卻沒有培養出眾多世界級的成功企業?
數量并不等于質量
據《中國產經新聞》記者了解,2006年至2013年,我國累計授予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3種專利權595.7萬件,年均增長25.5%。 其中,2012年12年11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在日內瓦發布報告,報告指出,2011年,中國受理了超過52萬件專利申請,美國為50萬件,日本34萬 件。中國繼2010年超過日本后,2011年又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專利申請國。
另據公開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受理3種專利申請205.1萬件、授權125.5萬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65.3萬件,同比增長 24.0%,發明專利授權21.7萬件,同比增長26.1%。我國受理PCT申請2.0萬件,同比增長12%。在2012年7月,我國發明專利授權總量就 已經達到100萬件。另外,就我國2014年申請專利數量超過60萬件,遠高于美國20多萬件。
從以上數據中可以看出我國確實是一個專利大國,可是顯然還算不上一個專利強國。中投顧問文化行業研究員蔡靈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 示,中國作為專利大國卻沒有培養出眾多成功企業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國的專利質量較低,技術含量不高,大部分專利都難以對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有顯著作用。
正如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曾在媒體強調的一樣,“我國的專利申請質量仍處在較低的水平,技術含量和市場價值高的專利少,在關鍵產業和核心領域的專利占有率低。”
據記者了解,專利的種類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規定,在我國專利法中規定: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3種類型。在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三類專利中,最能體現創新能力的是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更注重實用性,其技術水平較發明而言,要低一些。
有公開資料顯示,2010年至2013年,廣東高院共收到二審專利案件1867件。其中,外觀設計專利案件占68.77%,實用新型專利案件占 22.49%,而發明專利案件僅占6.47%。這組數據,從一個側面可以看出,我國的專利申請數量雖然已位居世界第一,但在專利的層級及其技術含量與一些 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深圳市思格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羅高瞻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專利作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象征,尤其對于一些技術型的企業來說,更是如此。中國申請專利雖多,但專利質量偏低,被國際公認的更是不多。
羅高瞻認為,我國專利質量不高主要表現在:首先是,我國許多專利是低端改進型和外觀改進型專利,不涉及核心技術的創新,能夠產生的經濟價值也不 大,不能從根本上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同時,許多核心技術被國外企業掌握,產品核心利潤被國外企業拿走,國內企業只能賺取微薄的利潤。其次,中國申請專 利的機構中,企業僅占61.84%,而國外企業占到97.12%。明顯可見,中國大量專利申請集中在大專院校、科研機構等,其實際應用價值較小,對企業的 幫助也不明顯。
鼓勵創新促“從大到強”
鑒于我國目前專利數量多,整體水平卻不高的反差事實,究竟如何從專利大國走向專利強國?
蔡靈表示,在目前背景下專利對于我國的意義重大,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掌握核心專利有利于產業發展處于主導地位。
“為了使我國從專利大國轉化成專利強國,一方面,國家應該提倡技術含金量較高專利的發展,對于影響較大的專利,政府可以給予適當獎勵;另一方面,搭建專利與企業的橋梁,使專利能夠與企業更好對接。”蔡靈進一步表示。
羅高瞻則指出,中國科研基礎薄弱,一下子趕超發達國家也不現實。但是在數量取勝的基礎上,要逐漸向質量取勝。當前中國處于轉型升級的發展階段, 大量的專利申請為中國提升競爭力奠定了良好基礎,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源動力。“要轉向專利強國,需要激發企業的創新。”他分析,企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細胞, 企業從自身競爭力提升的基礎上,也有創新的動力。許多企業囿于創新成本大,研發周期長,不確定因素多,往往更愿意選擇低質量的競爭,導致企業整體競爭水平 上不去。因此,如何制定措施,鼓勵企業創新是提升國家專利質量的重要措施。
“中國主導的力量過強,專利往往集中于國家企業、國有院校等機構,民營力量太小,這也是與國外的根本區別。中國民營企業已經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只有民營企業的創新能力強了,整個中國的創新能力才會更強。”羅高瞻說。
事實上,我國在從專利數量到專利質量的轉變過程中,也在積極地努力和探索。我國專利法第一條明確規定,立法是為了鼓勵發明創造,提高創新能力。2013年,我國發明專利申請量占比5年來首次超過1/3,變革其實已經開始了。
未來,我國的專利強國之路,還需從哪些方面著手?蔡靈表示,鑒于目前的情況,未來國家層面或將從獎金鼓勵,提高專利的申請門檻,加強專利保護等方面入手,促使我國從專利大國向專利強國轉變。
蔡靈強調,國家應該積極提倡專利的創新力和使用性,在數量和質量上并重。同時推進專利的推廣,使專利和企業進行良好對接。
“鼓勵原創型的專利,提升核心價值。鼓勵企業創新。制定相關措施,引導企業提升研發水平。”羅高瞻表示。
當然,國家從宏觀政策上對于鼓勵創新只是走向專利強國的一個方面,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