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通信與網絡 > 設計應用 > 分布式協作通信網絡中的MAC層協議
分布式協作通信網絡中的MAC層協議
盛敏 張琰 李建東
來源:中興通訊技術——2010年 第1期 總第89期
摘要: 分布式協作網絡通過節點間的相互合作來達到網絡資源的共享,然而如何設計高效的媒體訪問控制(MAC)層協議是分布式協作通信網絡中的核心問題之一。文章基于MAC層協作的動機,探討了分布式協作網絡中MAC層協議設計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基于近年來涌現的典型協作MAC協議和協議性能的分析,得出結論:只有全面考慮分布式網絡的特點和需求,合理地設計協議的各個環節,才能使協同通信技術在分布式網絡中得到更好應用。 英文摘要:Through coordination among nodes, network resource can be shared in distributed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However, efficient MAC protocol is a core issue for such networks. In this paper, the motivation of cooperation in the MAC layer is first discussed. Furthermore, we investigate the issu
Abstract:
Key words :

近年來,由于分布式網絡布設方便、組網靈活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然而,這給其多址接入協議的設計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另一方面,協同通信作為一種新興通信形式得到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協同通信技術充分利用了無線傳輸的全向傳播特性,使得多個節點協同工作來達到網絡資源的共享,從而有效地提高了整個網絡的性能。早期關于協同通信技術的研究大都集中在物理層[1-3],但是協同思想對上層協議的影響,尤其是媒體訪問控制(MAC)層協議并沒有得到充分深入地研究。然而,MAC層協議本身是決定資源使用權的技術,并且協同通信技術的重點也是如何優化系統的資源分配,因此如何設計分布式協同通信系統中的MAC層協議是體現和發揮協同技術優勢的重中之重。
1 MAC層的協作動機
當前,IEEE802.11[4]系列的多址接入協議是最為流行的無線局域網接入標準,并且在大多數分布式網絡的測試及仿真平臺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802.11系列協議能夠支持多個物理層的傳輸速率,并根據信道條件的不同來進行調整。以IEEE802.11b為例,支持1 Mbit/s、2 Mbit/s、5.5 Mbit/s、11Mbit/s這4種不同的傳輸速率。當節點間的距離較遠、信道條件較差時,只能使用較低的速率(即1或2Mbit/s)來完成信息傳輸,在分布式網絡中,這不僅影響到本節點的傳輸性能,而且使得周圍鄰節點需要等待較長的時間才有機會進行傳輸,從而降低了整個系統的性能。因此我們需要通過節點間的相互協作來提高網絡的性能。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是:通過引入一個鄰節點(稱之為Helper節點)來協助源節點到目的節點的傳輸。該Helper節點到源節點和目的節點的信道條件均比較理想,因此可以支持高速率協作傳輸,從而提高了整個網絡的飽和吞吐量。然而,隨著協作的引入,分布式網絡的MAC協議設計也變得更加復雜并且要面臨許多新問題與挑戰。
2 分布式協作多址協議中的問題與挑戰
2.1 “協作”還是“不協作”

從信息論的角度出發,協作總是能夠帶來系統增益,如分集增益等。然而在實際系統中,為了實現節點間的協作,MAC層協議需要引入額外開銷(如:協議開銷和空間開銷等),從而導致協作性能的下降甚至完全抵消協作帶來的增益,對系統帶來負面影響。因此在設計時考慮根據不同的系統參數(如包長、傳輸速率等)來綜合考慮是否引入協作。
2.2 如何選擇協作節點
在分布式網絡中,協作節點的選擇需要考慮多重因素:
提高傳輸速率,即在引入協作節點后要能夠顯著提高信息的傳輸速率;
降低干擾,由于協作的引入從而增加了對網絡中其他節點的干擾,那么在協作節點選擇時應盡量減少對其他數據流的干擾,進而增加網絡的空間復用度;
公平性,協作節點消耗了自身的能量來幫助源節點完成通信,因此在協作節點選擇時應充分考慮到網絡的公平性,盡量避免某些節點的過分使用。
2.3 隱藏終端和暴露終端
隱藏終端和暴露終端是分布式網絡中的重要問題,由于協作需要增加節點間的握手信息,因此在引入協作后隱藏終端和暴露終端問題變得更加嚴峻,這會大大降低協作的成功概率,因此如何減少、避免隱藏終端和暴露終端的影響是分布式協作協議中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其主要手段有:協議優化,智能天線的應用等。
3 典型的分布式協作多址協議
(1)CoopMAC協議
基于IEEE802.11協議,P.Liu等人首先提出了一種CoopMAC協議[5-7],該協議使高速節點幫助低速節點完成傳輸,這不僅大大提高了網絡的吞吐量,減小了節點的接入時延,同時還降低了各個節點的總能量消耗。在CoopMAC協議中每個節點將維護一張協同表,其中包括源節點到中繼節點的速率,中繼節點到目的節點速率,該表項更新的時間等,當有數據要傳輸時首先查找該協同表來判斷是否有可以利用的協同節點從而決定是否使用協同傳輸。當需要協作時,源節點S首先發送請求協作發送幀(CoopRTS);Helper節點H在正確收到CoopRTS后,判斷是否能夠支持源節點所期望的傳輸速率,如果可以即發送協作節點確認發送幀(HTS);最后目的節點D回復確認發送幀(CTS),從而靜默了周圍其他的鄰節點,成功預約到信道的使用權,完成了協作握手過程。此后,源節點以高速將數據發送給Helper節點,并由它高速地轉發給目的節點。而當源節點和目的節點不需要協作傳輸以及不存在協作節點時,則使用傳統的802.11b協議。CoopMAC協議的握手過程如圖1所示。

在全連通的網絡中,協作傳輸所需要的3次握手機制和傳統的RTS/CTS握手機制并沒有太大區別,僅僅是增加了握手復雜度和握手時間。然而,在分布式多跳網絡中,3次握手機制則更容易受到隱藏終端的影響。從圖2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源節點發送CoopRTS時,節點{B,C,E,F,G,M,I}均為隱藏終端,其中任何節點發送信息均會影響到CoopRTS的正確接收,而當Helper節點發送HTS時,節點{B,E,F,G}仍然為隱藏終端。因此,以節點B為例,其在較長的時間內均可以干擾到當前握手信息的傳輸。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隱藏終端問題嚴重影響到CoopMAC協議在多跳分布式網絡中的性能,應該引起協議設計人員的廣泛關注。

(2)“按需”協同MAC協議
有些研究者認為在CoopMAC協議中每個節點都要維護到各個鄰節點的協同表,不僅增大了存儲的開銷,而且由于節點的移動性以及信道的時變性,使得協同表的更新無法跟上網絡狀態的變化,因此他們在文獻[8]中提出了在“按需”的協同MAC協議,協議中節點并不維護任何協同節點的信息,當有數據要發送時,通過源節點首先發送RTS信息,目的節點收到后回復CTS信息,那么潛在的協作節點通過這兩個握手信息即可以獲得源節點到本節點以及目的到本節點的信道信息:H SR和H RD。協作節點通過設置退避時間T 來競爭參與協作,T 是H SR和H RD反比例函數,當退避計時器減為零時,協作節點發送同意中繼幀(RTR)如圖3所示。但是該協議在預約協作節點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生碰撞從而導致整個握手過程失敗,如圖4所示。
(3)能夠聯合解信號的協同MAC協議
在最早提出的CoopMAC協議中僅僅利用了802.11中的多速率傳輸特性,而當目的節點能夠聯合解分別來自源節點和目的節點的信號時,才形成了真正意義上的虛擬MIMO系統。由于信號來源于不同的時間和節點,因此系統可以獲得空間分集和時間分集。
F.Liu等在文獻[9]提出了相應的增強型CoopMAC協議,其握手過程以及信息傳輸過程和CoopMAC協議基本一致,如圖5所示。目的節點將收到的兩個信息備份聯合處理從而獲得增益。
分布式多跳網絡中,其仿真性能相對于原始CoopMAC協議能夠獲得10%左右的吞吐量增益。然而這也給硬件設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支持方向性天線的協同MAC協議
在協同通信過程中,由于協同節點的引入,從網絡角度看整個網絡的復用度會有所下降,如何彌補這一損失是協同MAC協議設計的一個重要問題,也是當前研究的熱點[10]。
在文獻[11]中Z.F.Tao等人,在節點配備有方向性天線的條件下,提出了一種D-CoopMAC協議。如圖6所示,源節點有數據要傳輸時首先全向廣播RTS信息,協同節點收到后將發射天線方向對準目的節點發送HTS信息,目的節點成功收到RTS和HTS后向源節點方向回復CTS信息,此后的數據發送過程中均使用方向性傳輸。該方法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由于協同帶來的網絡空間復用度下降的問題,當然解決問題的同時也增加了設備的復雜度和成本。
圖7給出了D-CoopMAC協議的吞吐量性能,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方向性天線的波束增加,D-CoopMAC的性能反而不如直接使用方向性天線傳輸的性能,這由于是協同網絡需要利用一個空間復用度來完成協作,另外控制分組開銷也造成了網絡性能的損失。由此可以看出在實際網絡中協作的使用必須具有選擇性,否則會適得其反。
通過分析上述幾種典型的協作MAC協議,我們可以看出:針對不同的網絡環境以及不同配置,我們需要選擇不同的設計準則和方法,只有這樣才能使協作通信理論上的增益落到實處,從而提高整個網絡的性能。
4 結束語
本文研究了分布式網絡中MAC層協作的動機,分析給出了分布式協作網絡中MAC層協議設計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并介紹了近年來涌現的典型協作MAC協議并對其性能進行了比較分析。目前,分布式網絡中的協同MAC協議研究仍然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如何設計簡單、高效的協同MAC協議并在理論上給出相應的性能分析是未來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另外,現有的協同MAC協議中并沒有討論節點間的公平性問題,而該問題很有可能使得網絡趨于非協同狀態。
5 參考文獻
[1] LANEMAN J N, TSE D, WORNELL G W. Cooperative diversity in wireless networks:
Efficient protocols and outage behavior[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 2004, 50(12): 3062-3080.
[2] SENDONARIS A, ERKIP E, AAZHANG B. User cooperation diversity, Part I: System
description[J].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2003,51(11): 1927-1938.
[3] SENDONARIS A, ERKIP E, AAZHANG B. User cooperation diversity, Part II:
Implementation aspects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J].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2003,51(11):1939-1948.
[4] ANSI/IEEE Std 802.11. IEEE LAN MAN standard, Part 11: Wireless LAN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and physical layer (PHY) specifications[S]. 1999.
[5] LIU P, TAO Z, PANWAR S. A cooperative MAC protocol fo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C]//Proceedings of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
(ICC’05):Vol 5, May 16-20 ,2005, Seoul, Korea. Piscataway, NJ, USA: IEEE,
2005:2962-2968.
[6] LIU P, TAO Z, NARAYANAN S, et al. CoopMAC: A cooperative MAC for wireless
LANs[J]. 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 2007,25(2): 340-354.
[7] ZHU H, CAO G. rDCF: A relay-enabled medium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for
wireless ad hoc networks[C]//Proceedings of 24th Annual Joint Conference of the
IEEE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Societies (INFOCOM’05): Vol 1, Mar 13-17, 2005,
Miami,FL, USA. Piscataway, NJ,USA: IEEE,2005: 12-22.
[8] TAO Guo, CARRASCO R, WAI Lok Woo. Performance of a cooperative relay-based
auto-rate MAC protocol for wireless ad hoc networks[C]//Proceedings of the 67th
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 (VTC-Spring’08), May 11-14,2008, Singapore.
Piscataway, NJ, USA IEEE, 2008: 11-15.
[9] LIU Feilu, KORAKIS T, TAO Zhifeng, et al. A MAC-PHY cross-layer protocol for
wireless ad-hoc networks[C]//Proceedings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Conference(WCNC'08), Mar 31-Apr 3, 2008, Las Vegas, NV, USA. New York
NY,USA: IEEE, 2008: 1792-1797.
[10] MOH S, YU C, PARK S M, et al. CD-MAC: Cooperative diversity MAC for robust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ad hoc networks[C]//Proceedings of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 (ICC’07), Jun 24-28,2007, Glasgow,UK. Piscataway,
NJ,USA: IEEE,2007: 3636-3641.
[11] TAO Zhifeng, KORAKIS T, LIU Feilu, et al. Cooperation and directionality:
Friends or foes? [C]//Proceedings of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ICC’08), May 19-23,2008, Beijing, China. Piscataway, NJ,USA:
IEEE, 2008: 4424-4430.
作者介紹:
盛敏,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綜合業務網理論及關鍵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移動通信、無線自組織網絡、認知無線網絡等;主持和參加國家級科研項目10項;已發表論文60多篇,其中被SCI/EI檢索40余篇;出版專著2部。
張琰,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綜合業務網理論及關鍵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在讀博士生,主要研究移動通信、無線自組織網絡等。
李建東,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綜合業務網理論及關鍵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無線自組織網絡、寬帶無線移動通信、軟件無線電、認知無線電等。主持和參加國家級科研項目30余項;發表論文200余篇,被SCI、EI檢索160余篇次;出版專著7部。
此內容為AET網站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gv天堂gv无码男同| 色综合天天娱乐综合网 | 成人在线激情网| 先锋影音男人资源| 4444在线网站| 日本边添边摸边做边爱的视频| 亲密爱人免费观看完整版| 资源在线www天堂| 国产精品无码免费视频二三区| 一级毛片**免费看试看20分钟| 欧美视频久久久| 国产在线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stars120| 李宗瑞60集k8经典网| 免费大片av手机看片| 超清中文乱码精品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久久国产视频网| 秋霞鲁丝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色综合久久无码有码| 久久精品免视看国产陈冠希| 毛片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午夜| 国产小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99ri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 精品国产福利片在线观看|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 东北少妇不带套对白|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丶| 男人操女人视频免费| 嗯啊公交车上被群j| 538在线观看| 女人让男人桶的小视频|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专区桃色| 特区爱奴在线观看| 六度国产福利午夜视频黄瓜视频| 蜜桃成熟时仙子| 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