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反壟斷案塵埃落定,中國手機產業由此將拉開市場洗牌的大幕。高通已同意向中國發改委支付60.88億元(約合9.75億美元)罰款,了結為期14個月的反壟斷調查。這一罰款數額創造了中國反壟斷調查的歷史之最。高通在聲明中稱,不會挑戰這一決定,不會進一步上訴。高通宣布對其專利授權方式進行更改,對中國廠商不捆綁專利授權、不強制交叉授權,還承諾降低在中國的專利使用費率。
發改委公告指出,高通公司在中國市場的價格壟斷行為排除、限制了市場競爭,阻礙和抑制了技術創新和發展,損害了消費者利益,違反了我國《反壟斷法》關于禁止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以不公平的高價銷售商品、沒有正當理由搭售商品和在交易時附加不合理交易條件的規定。事實上,高通崛起所依賴商業模式長期折磨中國手機廠商,其捆綁和交叉授權認為推高了全球手機業成本,致使手機廠商重復交費。高通最新財報顯示,在營收上芯片銷售貢獻了74%,但在稅前利潤中,專利授權費占到58%。統計顯示,來自中國的營收占據一半左右。
高通模式某種程度上塑造了當今中國手機產業的市場格局,在其模式推動下,小米等缺乏手機專利和核心技術研發能力的手機廠商迅速壯大。高通調整收費方式后,華為、中興等廠商無疑將大幅減少相關專利費支出,而小米等廠商的專利費支出必然增加。這也是國內廠商市場格局洗牌的開始。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1月,華為獲得的專利授權量近3萬件。截至2013年底,中興通訊在全球專利擁有量超過5.2萬件,累計專利授權量已超過1.6萬件。而小米發明授權僅有10項,OPPO有103項。
中國高通公告稱,按照新的收費基準,大概會給手機等終端企業節省35%的專利費支出。三分之一的下降幅度,將給高通長期業績發展帶來影響。而在芯片市場,高通面臨的挑戰也在加劇,2014年,來自中國臺灣的聯發科全年出貨4G芯片3000萬顆,而在不久前,聯發科發布了包含CDMA制式在內的全網通Soc芯片,使得聯發科成為繼高通后,業界第二家能提供全網通4G芯片的企業。高通在中國市場“一手遮天”的局面顯然無法繼續。
事實上,對高通反壟斷案的落定很可能是中國加強對跨國企業監管的重要信號。2014年,數十家跨國公司都曾遭到中國當局突如其來的調查。中國法院去年在行賄刑事審判后,于9月處罰了制藥商葛蘭素史克。高通反壟斷案的處理結果,也將為其他在中國市場面臨反壟斷調查的科技公司提供一個參考。目前,微軟公司和安全軟件廠商賽門鐵克公司也在中國面臨反壟斷調查。而這些調查的背后,是中國國際競爭力的迅速提升。正因如此,讓高通也必須認罰,及時調整商業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高通公司對全球CDMA的絕對技術壟斷,高通的電信芯片比移動聯通至少要貴5美元以上,高通壟斷了國內100%的CDMA專利。因此,高通被處罰后,CDMA產業的創新活力有望迅速提升。當然,從通信產業發展主流來看,移動技術加速變革,更強調全球標準的統一性,專利的分散性,只有這種格局,才能真正建立覆蓋人人、人物、物物的龐大物聯網網絡,像高通這樣依靠專利授權盈利的企業,將遭遇更加嚴峻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