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楊旭近日發布署名文章表示,英特爾將“與中國同行”確定為公司戰略,“我深信與中國同行,就是與世界同行,這個信念已經成為(英特爾)戰略。英特爾在中國的戰略就是:圍繞國家戰略,支持產業發展,推動智能生活。”
他稱贊說,“中國企業獨到的冒險精神和創新維度大大激發了產業的活力”、“中國產業鏈的全面性,也令中國企業在創新成本的控制上,比世界其他國 家和地區更具競爭力”,作為一家技術驅動的公司,英特爾必須讓技術與中國的國計民生深度融合,在更深層次的基礎上開展合作;為了推動產業鏈共同發展,英特 爾除了與本土公司展開合作之外,還要與本土產業一起向全球發展。
“最近幾年,英特爾一直在按這個路子進行摸索和嘗試,目前的戰略是一個"不變"與一個"變",即:響應中國國策的方針不變,但會隨時根據中國ICT產業創新趨勢的變化而變。”楊旭表示。他列舉了英特爾順應中國國家戰略、和中國企業開展合作的案例:“在積極響應中國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國策上,英特 爾在華發展的步伐一步一個腳印。我們投資上海,配合了"浦東大開發";投資成都,呼應了"西部大開發";投資大連,支持了"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現在, 為了配合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升級,我們在2014年底宣布,投資16億美元升級英特爾成都工廠,將全球最先進的封裝測試技術部署在中國。這既是邁入智能互聯 時代的戰略部署,也將帶動區域產業的智造升級。同年,我們開創性地與瑞芯微展開合作,并大膽投資清華紫光集團,與展訊和瑞迪科合作,這是英特爾在中國未來 布局上的突破點。”
楊旭還展望了與中國本土企業開展更深合作的可能性:
“把英特爾的技術帶進來,讓中國本土企業的技術與我們的技術進行融合,再把共同創新的成果推廣到全世界。這是一種更深層次的技術層面的合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雙方優勢互補,有利于最好的創新成果的誕生。我們期待并正在嘗試著與本土企業進行這樣的合作,在中國市場獲取成功,并向全球市場共同推 廣。”
業內普遍認為,ICT行業正在出現新的變革,例如“工業4.0”、“物聯網”,ICT行業和傳統行業都將迎來“萬物互聯”時代新的機遇。對于半導體企業而言,“物聯網”潛在的市場規模可能要遠超過PC和手機終端。
而另一方面,保障信息安全、支持本土ICT產業升級已經成為新的政策風向,外資科技企業在中國的經營環境正在潛移默化發生變化,部分外資科技企 業面臨“信息安全”以及其他潛在政策風險的風險系數正在增加。對于部分外資科技企業而言,選擇向中國國家戰略靠攏成為在中國獲得新的市場成功前提。
其中一種做法就是與中國本土企業開展合作,例如英特爾入股清華紫光集團,在手機芯片領域聯合開展產品研發,英特爾還與掌握IEEE1888標準的中國企業在能源物聯網開展合作,相對于其長期競爭對手,英特爾已在中國“能源物聯網”領域獲得較多前期布局。
去年底,通過與中國企業建立戰略合作,德國半導體企業英飛凌也展開了在工業控制和新能源領域的前期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