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SEMICON China是全球知名的半導體產業年度盛會。今年,AMD首次參加SEMICON China展會,AMD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蘇姿豐博士(Dr. Lisa Su)應大會主辦方邀請參會,并在開幕式上發表了題為“締造身臨其境的計算時代”的主題演講,展現了AMD對大中華區的重視及承諾,充分彰顯AMD保持不變的成長動力,憑借強大的創新理念和開放心態,與合作伙伴成長共贏的理念。
在眾所關注的半導體芯片能效方面,蘇姿豐在主題演講中表示:我們的目標是以既定的耗電量實現更高的性能,或者以更低的耗電量實現既定的性能。在AMD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潘曉明的陪同下,蘇姿豐博士接受了媒體采訪。那么,讓我們一起看看這位學霸級高管、半導體行業財富500強首位女性CEO將如何維持AMD成長動力,挖掘更廣闊商機。
以下是采訪實錄:
記者:在上午演講中您提到,半導體產業面臨的幾大挑戰,比如摩爾定律,您認為到了20納米是一個瓶頸。請問AMD在突破20納米以后會走什么樣的技術路線?
蘇姿豐博士:對于整個代工的生態體系來說,目前大部分的投資還是在制程工藝方面。會有一些挑戰,但是整體生態體系還是有很多機會,依然是非常強、非常穩健的態勢。除了20納米之外,下一代16納米,14納米的技術將是AMD的著眼點。
記者:今天演講中提到了中國的半導體市場非常具有活力,政府對于市場的投資也非常大。請問AMD如何切入到這個市場,如何配合市場利好的背景實現自己飛躍性的發展,有沒有一些具體措施?
蘇姿豐博士:目前AMD在中國已有22年的歷史,最初以銷售作為立足點,隨后發展設計,在制造方面也有投入。目前政府政策非常明確,對于整個行業的進一步發展也是一個利好。從AMD的角度來說,我們一直尋求與合作伙伴在技術和一些特定市場中有合作機會。
潘曉明:有兩個非常具體的例子:一個關于網吧市場。中國政府新政策的制定,降低了網吧申請執照的門檻,鼓勵把網吧變成一個新型的業態。AMD對政府政策緊密的跟隨,促成了與行業內合作伙伴的緊密合作,從軟件、硬件、驅動,體驗中心,為市場提供了一套非常完整的解決方案。AMD配合政府政策,根據中國特有市場,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
第二個例子,正如蘇姿豐博士剛剛所講的,AMD在中國已有22年的歷史。AMD中國一直很重視與高校的合作。自2010年以來,AMD中國與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合作,每年組織由科技發展中心頒發培訓證書的AMD先進技術高校教師培訓。連續五年舉辦面向全國高校學生的“AMD中國高校加速計算競賽”,成功地推廣了先進技術,促成了APU技術與產品的市場應用,并培養了一批具備異構計算編程技能的高校學生。同時還與中科院軟件所合作,翻譯出版了加速技術書籍。這也是在建立一個很好的生態系統。
記者:剛剛蘇姿豐博士也談到可能未來軟件也是一個發展的領域,能不能具體談一下AMD主要在做哪些軟件?目前軟件是作為單獨的業務收入部門來計算嗎?
蘇姿豐博士:軟件這一領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目前在軟件領域的投入也是分為幾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在驅動方面。我們在開發一些新的驅動,能夠讓AMD的產品能力更加強大。
第二個層次是在工具和基礎架構方面,比如在異構方面的一些軟件架構的能力,我們讓整個CPU+圖形處理器的編程更加容易。
第三個層次是在應用方面,比如跟游戲廠商的合作。所以AMD并不是一個人在戰斗,能夠使在AMD硬件上搭載的這些軟件性能更高。目前AMD還是一家硬件公司,但是軟件方面我們也投入力量,主要是在工程方面。
記者:AMD在游戲主機市場有非常突出的業績,前一段時間AMD提到了現代化片上系統(Modern SoC),這個系統有什么內涵?
蘇姿豐博士:對于系統架構而言,我們需要有異構計算作為依托,把CPU、GPU,還有其他方面的加速性能整合到一起,包括視頻處理,網絡或是數據運算方面,把它們集成到片上系統。所以,所謂現代化片上系統就是能夠把所有跟運算處理有關的部分都整合利用起來。
記者:前段時間,AMD進入VR(虛擬現實)領域,發布了Liquid VR虛擬現實技術,AMD之后的規劃是怎樣的,VR軟件開發有什么更深入的計劃?
蘇姿豐博士:在游戲開發者大會上我們宣布了一項新的軟件開發項目,叫做Liquid VR。大家可能也知道,虛擬現實目前在圖形應用領域,可能在技術方面是最難的,要讓虛擬現實效果顯著,需要很強大的圖形運算能力。
在軟件開發方面,AMD有一些給開發人員的套件工具包,能夠讓他們更有效的利用GPU的一些功能。當然這只是我們做的第一步,還有更多的創新會圍繞虛擬現實技術展開。
記者:我們都知道AMD正在轉型,蘇姿豐博士在擔任CEO的時候,曾經表示說上任之后有三個重要的任務,第一是打造偉大的產品,第二是加深合作伙伴關系,第三是簡化運營。那么,目前這三個目標的進展情況是怎樣的?
蘇姿豐博士:我任CEO到今天才5個月時間,但對所取得的進展感到非常的滿意。從產品角度講,我們從2015年開始已經在推一些新的產品,或者在做一些準備。比如Carrizo,這是2015年我們針對移動版推出的APU,目前產品開發的非常順利, GPU的性能表現優異,同時在圖形處理以及在電池的續航時間方面也會有更出色的表現,所以我對這款產品有非常多的期待,相信大家將會在今年下半年看到許多來自我們大客戶推出的新產品。
然后,在其他產品線上也有一些新產品發布,所以我的一個主要關注點就是想要能夠進一步的加快我們工程師對于這種技術的興奮度,以及對于這種技術的引入。
第二個是業界合作方面,整個行業目前變化非常大,我們不僅有一些現有的客戶,還有一些新的客戶都在跟我們探索怎么去為未來開發一種合作模式。
記者:演講中您說過很多關于芯片設計方面的問題,16納米、14納米這樣的產品會陸續面世。目前很多人都在質疑摩爾定律,那么對于充滿未知的14納米之后,我們未來的芯片設計將是怎樣的?
蘇姿豐博士:對于摩爾定律在14納米之后怎么走,確實有一些質疑和挑戰的聲音,我們目前能看到的是對于10納米,甚至低于10納米的制程來說,還是有一些好的解決方案。但是我們認為,制程技術只是這個解決方案的一個組成部分,即使在14納米,10納米這樣一個制程上,也可以有進一步能力的提升,比如更好的封裝解決方案,用2.5D或3D堆疊的方式,更好的釋放芯片能力。所以,除了剛才講到的制程,在整個系統的設計,在架構的技術方面都會有一些提升。
記者:過去一段時間里,終端用戶經歷了從PC端到移動端,再到現在云時代的變遷。整個過程中,AMD在創造價值方面有著什么樣的愿景?
蘇姿豐博士:在早上的介紹中也提到,我們希望把我們的技術更好的打入到2020年將會出現的500億個移動設備里。所以,我們在處理器技術、圖形處理技術、以及整合的解決方案方面都有非常強的能力。我們認為這樣的一種運算環境的要求變得越來越苛刻,正是這樣不斷提高的要求,使得我們AMD的技術能力能夠更好的去發揮。
記者:AMD針對2015年的PC市場有什么策略?
蘇姿豐博士:從技術角度來講,我們都在不斷為這個PC市場開發和完善技術。比如我們在APU方面、圖形處理方面的一些產品。2015年我們會推出新的產品,如之前講到的Carrizo,還有在圖形處理這一領域也會有新產品面世。主要目的是能夠讓我們的產品性能更高,功耗更低。對于中國市場來講,正如潘總提到的,我們目前在跟OEM合作伙伴關系的打造方面有很多的投入;在渠道方面,包括網吧,還有我們的DIY PC 市場也有很多投入。我們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一些機會。
記者:現在業界基本達成一個共識,物聯網可能是下一步半導體比較重要的驅動力。我想基于PC平臺的機遇,拓展到物聯網的話,它的優勢和面臨的挑戰是什么?AMD的晶片堆棧技術(Die Stacking)是非常領先的,如何在市場中保持這種競爭優勢?
蘇姿豐博士:我們看接下來五年在物聯網技術方面的發展,會有很多不同種類的設備,在PC的生態體系里,基本是一個同質的生態體系。在物聯網領域是一個異質化的生態體系,有很多不同的設備,所以,這也是為什么我們一直在強調要有一個開放的生態體系,開放的基礎架構,你可以自由的選擇用ARM架構,或者x86架構,GPU和CPU的產品,低功耗、高性能,同時這些設備之間也要互相能夠去溝通,能夠去分享數據。所以這個對于我們來說是挑戰所在,同時也是機會所在。同時,我們將會不斷力推晶片堆棧技術,從而能夠為設備爭取到更多的帶寬。晶片堆棧技術對于AMD、對于整個業界都是非常重要的。
記者:三大游戲主機廠商任天堂、索尼、微軟都采用了AMD的技術。這個盒子并不像PC產品一樣,一年推出好幾款。AMD如何鞏固擴展在游戲市場的戰果?
蘇姿豐博士:從游戲主機一般的更新換代來說,每代是5到7年的時間。之后我們就看到新一代產品的面世,對于AMD來說這也是適用的。PC游戲已經成為一個高增長市場,游戲主機以及其他設備也是如此,所以我們可以將游戲方面的一些技術,應用到不同的設備領域。
潘曉明:中國市場在游戲領域是最豐富多彩的,尤其在線游戲在中國是非常獨特的。現在最重要的是如何與主流的游戲廠商合作,這種跨產業的合作,現在的確也是我們認真思考的一個方向。
另外AMD一直在部署著一個叫“永不妥協”的項目。我們給它發展成中國版“永不妥協”項目,來滿足中國市場不同的需求,所以你看到DOTA2是我們合作的一款游戲,我們現在還在積極尋找更新的游戲來合作,以滿足更多游戲伙伴的興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