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過往,我國大陸顯示產業經歷了日韓長期壟斷、臺灣"擁屏自重"的痛苦成長期,大陸企業一度飽受"缺芯少屏"之痛。然而,時移世易,隨著產業結構不斷調整、投資力度持續加大和企業技術突破創新,中國顯示企業有望實現"彎道超車",引領行業先進技術發展。那么在洶涌的產業洪流中,面板企業的競爭重心如何轉移?想要真正掌握行業話語權,又將如何把握新型顯示技術的發展方向?帶著這些問題,OFweek顯示網采訪了業界相關人士。
消費終端市場倒逼顯示技術發展 LTPS面板成"香餑餑"
智能手機、智能汽車、可穿戴設備等終端產品對顯示器件的要求越來越高,下游需求快速增長,產品應用和市場需求倒逼顯示技術的發展,這在手機市場表現得尤為明顯。在體驗經濟時代,手機屏幕尺寸在越變越大,分辨率也由HD升級到FHD(全高清),甚至更高。
低溫多晶硅(LTPS)被認為是目前全球高端應用市場最具發展前景的主流顯示技術之一,具有分辨率高、反應快、亮度高、功耗低等優勢,主要用于中高端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中小尺寸顯示領域。不論是傳統的液晶顯示,還是OLED顯示,都離不開這種技術的驅動,因此其受到眾多廠商的追逐,成為各種高端、旗艦手機的標配顯示解決方案,FHD手機采用LTPS屏幕更已是大勢所趨。
根據IHS研究數據顯示,LTPS顯示屏在智能手機出貨中的占比逐年增長。2014年一季度有源矩陣中小型顯示面板總出貨量為5億5,660萬片,其中LTPS占18.8%,達1億470萬片。2015年一季度有源矩陣中小型顯示面板總出貨量為5億8,200萬片,LTPS占比上升到22%,達1億2,920萬片。
隨著市場需求急劇膨脹、產品質量快速提升以及消費者對LTPS產品的認知度和接納程度不斷提高,不少面板廠商都對LTPS面板表現出極大興趣,并陸續轉向投資目前生產世代線最高的6代LTPS生產線。據IHS統計,國內的天馬、京東方和華星光電等企業都在6代LTPS面板上迅速布局,目前至少有5條6代LTPS生產線在建或籌建中,預計到2016年下半年將陸續開出產能。其中,作為國內中小尺寸顯示領域的龍頭企業,天馬最早實施LTPS技術的產業布局,2011年投資建設的中國第一條LTPS產線(第5.5代),已率先實現全面量產,品質穩定,產品已覆蓋國內外眾多知名品牌。另有兩條6代LTPS產線正在建。
隨著國產品牌智能手機的快速崛起,華為、小米、OPPO、中興以及聯想等國內品牌已開始大規模使用FHD屏幕,LTPS屏成為其首選的趨勢已日益明顯。下游需求的快速增長,拉升了FHD屏幕出貨的快速增長,LTPS屏作為高分辨率產品的首選,已成為新型顯示企業的競爭重心,必將迎來快速增長期。
近些年在國家的大力推動下,國內顯示面板產業的發展成果已初見成效,產能不斷擴大。但是與之相比,技術創新變成了薄弱環節,關鍵材料和核心裝備已成為制約我國新型顯示產業發展的瓶頸。我國的顯示面板如果真的想要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勢必要在自主研發、技術創新上有所突破,把握住新型顯示技術的發展風向標。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去年10月發布的《2014-2016年新型顯示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國家將在近三年重點發展LTPS和AMOLED技術,到2016年,我國新型顯示產業按面積計算出貨量力爭達到世界第二,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20%,產業總體規模超過3000億元。
新型顯示終端產品未來發展主要有五大趨勢,即智能、柔性、清晰、環保和堅固。因此,顯示技術今后將向高畫質、低功耗、觸控技術和3D技術方向發展,而LTPS的眾多技術優勢將成為這些發展趨勢的重要源動力之一。
而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及消費者需求的不斷提高,客觀上又需要差異化產品的出現,在不更換顯示介質的情況下拓展顯示的維度成為一種方法,3D顯示技術便是其中之一。近日,超多維攜手天馬、富智康和夢工廠,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從硬件、軟件、內容、裝置等四部分攜手進行3D生態圈搭建,為裸眼3D移動設備的大規模產業化應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D產品不僅可應用到手機、平板等移動智能終端和娛樂消費領域,帶給用戶差異化、個性化的體驗;也可應用到醫療、航空娛樂、人機交互等專業顯示領域。這些領域也是天馬長期耕耘的主力市場,其液晶透鏡技術在全球率先量產。可以預見,裸眼3D顯示的產業化應用無論是在廣度還是在深度上都將獲得長足的發展,并極大的影響著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
仿佛是歷史的宿命,如同其他高科技產業一樣,中國顯示產業是在落后中醒悟、追趕中發展和超越。為了不再重蹈20年前的覆轍,在新一輪的市場競爭中,國內面板企業已經在行動,未來隨著天馬、京東方等國內顯示廠商產能的進一步釋放,勢必將會加速消費類電子顯示屏國產化進程,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