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電子信息消費和“多屏化時代”的來臨,中國平板顯示產業近年來異軍突起,目前中國大陸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面板制造基地,尤其是在下一代顯示技術AMOLED(主動式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領域,中國企業與海外廠商正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
專家認為,當前全球顯示面板產業重心逐漸向中國轉移,我國AMOLED產業正處于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期。特別是在中國制造2025、2014-2016年新型顯示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等政策推動下,中國AMOLED產業未來有望在全球范圍扮演重要角色。
政策導向+市場驅動:國產面板上演“彎道超車”
信息社會,平板顯示無處不在,無論是電視、電腦、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等,都離不開顯示屏的支撐,平板顯示產業也因此成為電子信息領域的“支柱型產業”。
中國作為全球消費電子產品制造大國,“缺芯少屏”曾一度是制約國內相關產業發展的一大瓶頸。近年來,國內不斷加大平板顯示產業投資力度,同時政府也出臺一系列產業扶持政策,推動面板國產化步伐。
2014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布2014-2016年新型顯示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到2016年,我國新型顯示產業按面積計算出貨量力爭達到世界第二,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20%,產業總體規模超過3000億元。
平板顯示產業已成為當前國家大力倡導的新興產業之一。由于顯示面板處于產業鏈中游,在產業鏈中具有承上啟下作用,可以帶動原材料、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支柱產業發展,因此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將占據重要地位。今年5月份國家出臺實施中國制造2025,要求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也將為新興顯示產業帶來更多發展動力。
今年6月1日,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正式簽訂,雙方超過九成產品將進入零關稅時代。其中,為減輕韓國進口面板對國內面板產業的沖擊,相關條款規定面板產業關稅將采取“8+2”策略,即在協定生效后,將有長達8年的“保護期”,維持目前5%的關稅,直至第9年關稅降為2.5%,第10年才降為零關稅。
在業內人士看來,8年的關稅保護期,已經最大限度延長了降低關稅的時間,給國內面板生產廠商留出了充分發展的時間。國內面板企業也將充分利用這一時間窗口,增強自身市場競爭能力。從國家頒布2014-2016年新型顯示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到中韓自貿協定有關面板方面的條款,都可看出國家在政策層面正全力推動國內顯示面板產業發展。
布局“下一代顯示技術” 中國AMOLED產業初具規模
在全球顯示領域,以傳統TFT-LCD為主的平板顯示產業已經進入成熟階段,近年來韓國、中國、日本企業開始競相加大在“下一代顯示技術”AMOLED上的投資布局,以期搶占新型顯示的話語權。
和傳統液晶面板相比,AMOLED不僅可以提供更加逼真的畫質、更加輕薄的尺寸、更加強大的戶外體驗,在護眼方面更具有優勢,未來柔性AMOLED顯示技術的開發,更將使移動終端擺脫束縛,因此也被視為智能移動設備面板的首選。
研究機構NPDDisplaySearch統計,2014年全球搭載AMOLED的智能手機出貨量為2億支,2015年將增長23.3%至2.5億支。預計至2020年,AMOLED面板需求年復合增長率達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