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似乎在現實世界中逐漸占了上風,它們能操縱股票市場、駕駛汽車,甚至在各種棋類游戲中戰勝人類高手。而且,它們或許很快就能超越日常生活,戰勝某些最基本的人類恐懼,比如提供機會使我們的愛人起死回生。可能就在幾年之內,我們就有可能將近期逝者的思想上傳到電腦上,使他們以機器人克隆體的形式永生存在。
“特雷塞運動”是一家總部位于美國佛蒙特州的基金會,正致力于推動數碼復制技術的發展,希望最終將人類的意識上傳到電腦中。基金會常務董事布魯斯·鄧肯說:“這就像人們將寵物貓或寵物狗制成填充標本。我們不會進行人體填充,而是以這種方式來‘填充’他們的信息,他們的個性和風格。”據報道,目前已經有超過56000人簽署了協議,愿意將自己的思想以數碼形式保存,從而實現從碳基生命到硅基生命的轉變。
這種“數碼演化”的情節在許多科幻小說中都可以見到,而在查理·布魯克的反烏托邦式科幻劇集《黑鏡》中,更是做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總結。在劇集中,一名年輕男子在車禍身亡之后,其女友選擇了讓他復生,即讓一個“機器人化身”從存儲數據——包括電子郵件、社交媒體信息和手機短信等——中掌握這名男子的記憶,學會了他的個性和行事風格。
企業家瑪蒂娜·羅斯布拉特正在開發這種技術,而且已經以妻子碧娜為原型制造了一個現實版機器人“克隆”:Bina48。這個機器人也成為了該技術的原型機,售價為15萬美元。通過建立一個包含碧娜生前記憶、信仰和思想的數據庫,加上從社交媒體互動以及她分享的博客等內容,Bina48機器人可以很好地展現出碧娜的思維和個性,并且能夠像真人一樣表達觀點,進行互動。
羅斯布拉特相信,“思維克隆”技術將最終為獨居的人提供社交互動幫助,甚至在人們死去之后幫助他們重新建立人格。作為美國薪水最高的女性首席執行官之一,羅斯布拉特表示,未來人們或許能把自己的思維克隆保存在智能手機里,隨身攜帶。“思維克隆就是一個在你身體之外,將你的思維進行數字化復制,”她說,“10到20年之內思維克隆就能實現。它看起來就像是屏幕中的一個化身,而不是像通常見到的機器人。”
羅斯布拉特在5年前開始以妻子碧娜為原型開發Bina48。在機器人工程公司Hanson Robotics的幫助下,羅斯布拉特的團隊打造了一個機器人的頭部。他們花了超過100小時對碧娜的記憶、感覺和信念進行編譯,然后整合到一個計算機數據庫中。Bina48可以利用這些信息與人交談。
然而,有些與Bina48交談過的人表示,這種交談有時會讓人感到泄氣。他們發現,Bina經常回避問題,或者給出有點令人困惑的回答。還有些人覺得這種交談讓人不安。
羅斯布拉特并不是唯一一個嘗試將人的思維保存到電腦里的人。諸如Lifenaut、MyLifeBits和eterni.me等公司都嘗試利用思維克隆來對人的思想進行復制。
“數碼演化”的情節在許多科幻小說中都可以見到,而在查理·布魯克的反烏托邦式科幻劇集《黑鏡》(如圖)中,更是做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總結。在劇集中,一名年輕男子在車禍身亡之后,其女友選擇了讓他復生,即讓一個“機器人化身”從存儲數據——包括電子郵件、社交媒體信息和手機短信等——中掌握這名男子的記憶,學會了他的個性和行事風格。
舊金山的發明家蘭德爾正在開發一個能將自己大腦上傳的系統。他的方法是講大腦信息經過一系列的計算進行濃縮,最終能以數字形式復制。谷歌公司的工程主管Ray Kurzweil也表示,在未來32年內,我們將能夠將自己整個大腦的信息上傳到電腦上。在電影《超驗駭客》中,由約翰尼·德普扮演的科學家就在知道自己即將死去之時,將自己的思維上傳到了一臺人工智能機器上。這一過程將他的情感與全世界計算機網絡的知識結合在了一起。
不過,電影中這樣的情節可能會極具挑戰性,人類大腦具有約850億個神經元,彼此之間通過約1萬個突觸連接在一起。在近期的一次研究中,模擬僅1秒的大腦活動就需要一臺世界上最快的超級電腦,要求1拍字節(1024TB)的計算機內存和將近83000個處理器。
羅斯布拉特依然信心十足。她說:“Bina48證明了基于我妻子個性和思維文件的概念機器人可以實現。我相信思維克隆將會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這個機會是沒有限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