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浪潮的到來,全球科技巨頭紛紛將注意力投到汽車領域,希望通過更新技術與理念,推動汽車進入智能時代。無人駕駛、人工智能這些名詞這幾年來被頻頻提出,早已不是新奇事,而如今又一新觀點出現——未來的汽車將不僅是交通工具,而是會成為如手機、電腦一般的智能終端!
如今人們對汽車的要求越來越高,汽車也因此不斷進化。無論是傳統車企還是新興車企抑或是科技公司、互聯網公司,都在緊鑼密鼓的研究如何讓汽車變得更智能。目前雖然還未達到完全的無人駕駛,不過汽車已不僅僅是被動地接受信息了。由于手機的進入,汽車本身就會傳出大量的信息、數據……那么未來汽車究竟會如何發展呢?
汽車將和手機一樣成為網絡終端
日前,在全球汽車論壇上,Gauss Code創始人和首席執行官程杰表示,數據在智能交通里面起到很大作用,它把很多不能標準化的東西標準化了。“未來汽車將不再是一個獨立的交通工具,而是像電腦和手機一樣,是一個網絡的終端,產生大量數據,增加很多網絡能夠增加的數據和信息。”
說到大數據,其實每一輛高度電氣化集成的汽車都是一個龐大的數據庫:輪胎氣壓、發動機轉速、油溫和速度、剎車片……在傳感器的監測下,汽車每小時能產生5-250GB的數據。而谷歌無人駕駛汽車更是每秒鐘就會產生約1G的數據,相當于每秒發送20萬封純文本電子郵件或用電腦上傳100張高清數碼照片!
既然有這么多數據,按理說智能汽車應該迅速普及開來才對,但事實上,進度還是比較緩慢的。這其中最關鍵的原因是:智能汽車的大數據平臺化嚴重不足,各大數據之間互不相連。
要想真正實現智能汽車,讓其像手機一樣成為終端,最關健的是利用云計算、大數據專業公司的技術支撐,來實現智能汽車數據孤島的互聯互通。這是智能汽車行業發展的基礎,同時也是最大障礙之一。
另外,未來汽車的發展還包括場景化。“人在無人車里面怎么生活?如何繼續對這個車有所控制?”程杰博士表示,這方面有大量的場景目前正在被設計當中。“第一個,在用車時會需要實時的交通路況。第二個,在行行駛中需要導航,需要軟件來知道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停車最容易。第三個,是汽車的收款、公交的換乘,以及公交汽車的等待,這些東西盡管不是無人車,也同樣需要一個網絡,也需要數據的傳遞和智能化。”
除了產品上的顛覆,中馳車福聯合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張后啟表示,互聯網對汽車產業顛覆式的改變也包括銷售模式以及未來出行模式。張后啟認為,未來十年內,整個汽車行業將迎來一次顛覆式的重大變革。
軟件安全是未來不容忽視的挑戰
如今所有人都談論無人駕駛,卻鮮少有人提到軟件安全的問題,但這將是未來汽車智能化發展道路上面臨的非常大的挑戰。“試想一下,你的車子突然死機,或者更嚴重的是,如果有一個人能在你開車的時候控制你的汽車,這樣對安全會造成怎樣的危害?”德爾福中國區總裁楊曉明這樣說道。
一輛自動駕駛的車輛需要額外的計算機,傳感器和更優秀的聯網能力,這同時也增加了潛在的危險性。最近幾年研究者已經展示了多如牛毛的汽車入侵事件——遠程控制私人車輛的剎車,引擎或者其他部件都能做到,這迫使汽車行業更重視起安全問題。
除了軟件安全性之外,法律也是無人駕駛發展進程中的一個問題,即使是在美國,各個州之間法律法規的體系還沒有完完全全地立法化。但楊曉明認為,立法是趨勢,會很快實現。
中國企業或將成為世界一流
雖然谷歌、特斯拉這些在無人駕駛方面技術超前的公司都來自國外,但楊曉明認為,中國的公司是有可能成為世界一流的。不光是主機廠,中國很多零部件廠商已經成為世界一流了。這是因為他們在創新、研發、人才自培養、系統上面的逐步完善。
“中國的企業有一個很大的優勢是:做決定的速度遠超任何國際企業,包括投資的速度、目標,以及整個體系接受改變的速度。此外還有兩個主要的優勢,一是中國消費者平均的年齡遠低于世界平均。也就是說,未來中國汽車保有量將主要由年輕人驅動,他們會推動創新,比成熟市場還要強烈。另外一點就是中國政府的主導作用,比如說在電動汽車方面的政策支持。”
業內普遍認為“電動化”和“智能化”是汽車未來的發展方向,這就需要我們在技術、產品、安全、法律等各個方面都做好準備,以求更有把握地迎接汽車行業大變革,擁抱更加智能更加美好的未來。而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