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13日召開的百度云計算戰略發布會上,百度云計算事業部總經理劉煬發布了天算、天工、天像三大智能平臺解決方案,為企業提供技術領先的云計算服務。作為三大智能平臺之一的天算,整合了百度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能夠為企業提供完備的大數據托管服務、智能API,并廣泛適用于生命科學、日志分析、大數據營銷、金融風控、輿情分析等行業場景,通過開源打造開放的生態,與合作伙伴共同成長。
在發布天算產品開始,劉煬提到了一個有趣的觀點,為什么在人工智能的大背景下,人算不如“天算”。其實相比機器,人掌握的信息和數據是十分有限的,而且人的計算能力也比較弱,很難處理較復雜的問題,這也是為什么機器學習、技術創新能夠最終幫助到人的原因。
人工智能要求機器模擬人的神經網絡進行建模,從而開發出應用。作為技術驅動型企業,百度在語音識別、文字識別、人臉識別、智能問答等人工智能領域一直持續創新。此外,百度擁有全球最大的神經網絡,支持萬億級別的傳輸。這些能力融合在一起,使得百度的人工智能可以進行決策、預測和調度。
除了外賣、地圖、金融等產品,百度的人工智能技術也體現在了智能大數據平臺——天算上面,讓天算能夠提供從數據收集到傳輸,到存儲,到云端的大數據處理,到個人的人工智能服務,最終可以對應到相應的應用場景。
天算平臺面向行業提供開源產品托管服務或者接口完全兼容產品,讓企業平滑遷移,也無需被特定技術或平臺綁定,真正做到了開源開放。這樣做的目的就在于降低行業的大數據、人工智能接入成本,為企業提供定制化的深度服務。
如李彥宏在百度云計算戰略發布會上的致辭所說,百度與企業級市場一直都很接近。通過搜索推廣、O2O服務等,百度已經與300多萬家企業展開了合作關系,所以百度在大數據處理、用戶畫像等方面具有很強的能力,能夠幫助企業級客戶提升效益。
除了技術開源開放,天算還會從實際場景切入,幫助企業實際價值的提升。
生命科學是一個比較前沿的行業。目前在基因處理領域存在一個非常大的挑戰,那就是基因數據太大,計算難度非常大。比如一個人的基因數據超過200G,做一次基因分析至少需要三天,這使得基因測序和研究始終很難得到普及。知名基因測序和生命科學研究公司諾禾致源使用了百度天算中的生命科學解決方案,有效解決了數據的存儲和處理需求。
百度“天算”平臺的生命科學解決方案,能夠根據企業需求,為企業提供從數據產生、數據存儲、數據分析到應用的全面服務,已達到更少時間、更低成本完成基因分析的目的,促進生命科學研究的應用和普及。
針對金融風控行業的特點,百度“天算”也制定了相應的解決方案。民生銀行就將與百度合作共建一個大數據風控云平臺,結合金融業務數據和互聯網用戶行為數據,為金融風險模型擴充更多的特征,為民生銀行信貸風險防控提供有效的管理工具,實現風險把控的精準化。結合企業貸款、教育貸款、保險定價等不同場景,百度“天算”也能實現更為深度的定制。
如今的云計算早已不是簡單的數據存儲和計算,而是可以融合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挖掘更多的場景,打開行業的發展潛力,讓企業獲得實實在在效益的提升。百度通過開放云這一平臺,將獨有的“云智數”三位一體的優勢開放給企業,為企業在新常態下尋找經濟增長點提供了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