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電信和高通聯合舉辦的“天翼展”于廣州隆重開幕,展會同期在廣州香格里拉酒店舉辦了“第八屆智能終端產業高峰論壇”。
高通公司CEO史蒂夫·莫倫科夫受邀做了主題為《智能手機與互聯未來》 演講。 在演講中,他深入介紹了高通產品在移動領域的表現,還談到了高通在即將到來的物聯網世界所做的一些努力。
高通與中國企業的一些合作推廣
除此之外,史蒂夫·莫倫科夫還著重談到了與中國企業的合作。其中,以和中科創達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科創達”)的合作甚為搶眼。據介紹,雙方達成合作建立了合資公司“重慶創通聯達智能技術有限公司”,專注于為客戶提供基于高通平臺的智能硬件方案產品與服務。
創新:由“軟”到“硬”的轉變
正如本次高峰論壇的另一位演講嘉賓,中科創達的董事長趙鴻飛所說:或許很多人沒聽過中科創達這個公司。但對于大部分炒股的朋友來說,中科創達不會陌生,因為自從去年年底公司登陸創業板以來,該公司的股價一路飆升,價格曾經一度超過茅臺,成為兩市第一高股。受到了投資者的狂熱關注和追捧。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體現了市場對中科創達的信心。
成立于2008年的中科創達是一家專注于智能終端操作系統和平臺技術的供應商。其初創團隊憑借著對操作系統底層技術的了解,通過為企業提供Android系統連接芯片的底層技術,為本地智能手機和平板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中科創達董事長 趙鴻飛先生)
進入了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乘著智能硬件快速興起的旋風,成長到一個新階段的中科創達正在醞釀轉型,準備用全新的“創達2.0”推動新技術時代的進步。
趙鴻飛表示,中科創達作為一個依靠操作系統起家的公司,一直以來都是做應用級別的創新。而經過幾年的深耕,在諸多技術方面有了很深厚的積累,中科創達現在希望做一些核心級別的創新。從商業模式、產品和組織結構上面入手創新,為業界帶來全新的影響力。
“從中科創達來看,這些創新有兩個方面: 一是生態環境;二是一個有活力的組織”,趙鴻飛強調。
為了實現創新,中科創達除了和高通成立合資公司創通聯達,提供基于高通芯片的智能硬件SoM(System on Module)核心計算模塊外,還和ARM合作成立了推動創業的孵化器安創空間。再者,加入各種不同的智能硬件產業聯盟組織,共同推進行業的進步,也是中科創達為達到目標所做的另一類努力。
而這一切的進展似乎還很順利。
中科創達+高通=?
開啟于2014年的智能硬件,最近一年的產品形態已經從傳統智能家居和普通的可穿戴手環等設備,升級為VR、無人機等對技術有更高要求的產品,很多分析人士甚至把這兩種產品看作是繼智能手機之后的下一波半導體增長點。
中科創達和高通就是看到了這一點,進而成立了合資公司創通聯達。
根據中科創達智能生態和生態合作負責人黃建興介紹,創通聯達在未來會首先聚焦在無人機、VR/AR、IPC和機器人等熱門智能硬件領域提供產品和服務,幫助更多創業者打造明星產品。
高通作為全球知名的芯片公司,其芯片的性能在移動領域已經得到了充分的證明。而中科創達一直以來在系統方面的鉆研,為打造芯片和應用的緊密合作提供了保證。這兩者在軟硬件方面的合作也是創通聯達立足的根本。
首先在VR方面,創通聯達利用高通驍龍820平臺打造了一款性能優越的VR一體機參考設計方案。黃建興表示,由于驍龍820本身運算能力強大,這就保證了驍龍820VR一體機參考設計的最低體驗。加之中科創達本身在操作系統的優勢,讓該設計的整體性能發揮到極致。
通過在傳統OS級的底層優化和定制,創通聯通將這個VR方案的安卓延遲深度優化體驗。公司目前從軟硬件方面的優化,可以把影響體驗的關鍵點“系統延遲”做到19ms以下。
另外,黃建興還提到,谷歌在年初發布的Daydream系統,會對統一VR的SDK標準有重要意義。創通聯達在未來也會針對這個系統做更多優化和定制化服務,合力推動VR產業進步。
而在另一個智能硬件領域——無人機,同樣是在芯片性能和系統優化加持的前提下,創通聯達會通過接入飛控、穩像等第三方算法服務商,為終端廠商提供優質的服務。
在IP Camera領域,黃建興對記者說,傳統的監控市場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市場。同樣地使用“軟硬兼施”的方法,創通聯達想通過帶動行業變革的方式,推動IPC這個智能硬件產業的新進步。
熟悉IPC領域的讀者應該了解,目前大部分的IPC在監控過程中,如果想進行人流監控或者人臉識別這樣的功能,基本上都需要后端接入PC進行處理,且每次只能執行一個操作。而創通聯達的IPC方案則是把這個處理功能放到IPC前端來,這就大大提升了處理速度。增加了產品的可用性。這也是創通聯達的IPC競爭力所在。
回到機器人領域,黃建興指出,創通聯達也會同樣通過SoM核心板的模式,解決機器人包括人臉識別、手勢識別等問題,為打造一個全新的服務型機器人世界而添磚加瓦。
在新智能硬件時代,中科創達+高通的這個組合,給產業界刮來了一股新旋風,而隨著市場需求的發展,創通聯達勢必也會給智能硬件帶來更多更有價值的服務。
這個轉型,這個配置,我很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