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電子信息司圍繞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等國家重大戰略,積極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工信部有關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各項部署,強化創新驅動,加強部署核心技術攻關,積極培育產業新動能,深化與傳統領域融合發展,全面完成年度各項任務,推動電子信息產業持續穩步發展。
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司長 刁石京
2016年重點工作回顧
加快關鍵技術攻關,夯實產業發展基礎。穩步推進“核高基”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加快實施《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重點支持電子級多晶硅、高速光通信器件等核心電子元器件及關鍵材料的研發和產業化。指導組建了“中國傳感器及物聯網產業聯盟”。全部采用國產超算CPU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成為世界首臺運算速度超過十億億次的超級計算機,中芯國際、華力微電子分別完成28納米先進邏輯制造工藝量產。功率型硅襯底LED器件的量產光效達到140流明/瓦,該項技術榮獲2016年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我國已經建成全球第二條8英寸IGBT芯片專用生產線。
優化供給能力,培育產業新增長點。以新型信息消費需求為導向,大力培育智能信息產品。積極發揮財政資金、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等的撬動作用,重點支持武漢存儲器、華虹“909”升級改造二期等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建設,1~11月電子信息制造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377億元,同比增長14.7%。與發改委共同研究編制了《“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聯合發改委印發了《智能硬件產業創新發展專項行動(2016-2018年)》,支持福州市和華為共同推動NB-IOT技術商用,和北京簽署部市合作協議支持智能硬件創新平臺建設。指導成立虛擬現實產業聯盟。推動組建“中國綠色計算產業聯盟”。
加快推進應用示范,培育新興業態。組織開展“基于寬帶移動互聯網的智能汽車與智慧交通應用示范”,與浙江、北京、河北等地簽訂部省市合作框架協議,浙江和北京分別在杭州G20峰會、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和北京世界機器人大會上進行了成果展示。聯合衛計委選擇杭州、武漢、綿陽、青島、廈門、廣州作為數字健康養老基地示范項目點,會同衛計委、民政部組織編制《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聯合國標委印發了《智慧家庭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組織開發高集成度低功耗北斗移動通信一體化芯片,配合發改委實施金融領域IC卡應用示范。
2017年工作重點
突破核心技術瓶頸,增強體系化創新能力,進一步夯實產業基礎。啟動實施網絡信息核心技術和設備攻堅工程,重點突破集成電路、智能傳感器等具有全局影響力、帶動性強的核心關鍵環節。加快落實《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推進綱要》,推動在CPU、FPGA等方面的重大破局性戰略部署,組織實施“芯火”創新計劃。繼續實施強基工程,強化核心基礎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電子材料和專用設備等的支撐保障能力。瞄準產業發展制高點,選擇新型計算、人工智能、智能傳感等前沿關鍵技術開展聯合攻關。強化關鍵技術協同創新,發展高端存儲設備、新一代移動通信設備與系統、智能傳感等新技術。強化科技創新活動的知識產權導向,推動知識產權成果標準化。
積極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造智能信息產業,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貫徹落實《智能硬件產業創新發展專項行動(2016-2018年)》,加強智能硬件核心關鍵技術創新。制定實施通信產業鏈配套能力提升工程,繼續推進4G智能手機、行業應用終端等產品的融合創新發展。探索制定《虛擬現實產業與應用發展指導意見》,推進虛擬現實在重點行業的融合應用。推動開展下一代數字電視與技術標準研究。制定《2017~2019年新型顯示產業創新發展白皮書》,著力提升國產顯示材料配套能力。修訂《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及管理辦法,組織開展第六批規范條件申報工作,推動分布式光伏應用。研究制定《智能傳感器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積極發展MEMS傳感器、生物傳感器等新型傳感器。
深化電子信息與傳統領域融合創新,積極推動典型應用示范,帶動傳統產業新發展。大力發展工業智能傳感器、智能工控系統等核心技術產品和智能裝備系統,積極推進行業智能制造試點示范。組織關鍵共性技術攻關,組織自主芯片等軟硬件研發與應用推廣以及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大力推動基于寬帶移動互聯網的智能汽車、智慧交通應用示范。印發《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6-2020年)》,推動智慧健康養老技術產品和服務創新及應用推廣,加強數字化普及型醫療診療設備及關鍵部件的研發和產業化。大力推進基于安全可靠芯片的高端服務器、網絡設備、存儲設備、工控系統、安全防護及信息安全產品等關鍵信息設備的研發及應用,繼續推進工業控制產品與工業互聯網設備、智能硬件、5G高頻元器件的研發和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