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到中國投資界過去這一年,從不關注技術向只關注技術轉換。”2016年12月中旬,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復在國際金融公司(IFC)主辦的“中國創新論壇”上這樣說。
他表示,過去一年中國的移動互聯網紅利在快速消退,用戶增長變得緩慢,很多領域的公司開始合并。2016年,很多創業者在談論進入了資本寒冬,融不到錢。但一個有趣的現象是,真正有獨特價值的高科技公司,融資和估值并沒有受到影響。中國的投資界,對科技創新的關注在增多。
在這種環境下,風投機構在如何調整自身的投資策略,更青睞于投資科技創新的哪些細分領域?又有哪些科技創新領域逐漸被風投機構拋棄,抑或從未被資本所看好?
轉化為應用的技術更有生命力
“在七年前創新工場成立之初,人們在中國談論更多的是微創新,即用迭代的方式在市場上快速做出有商業價值的公司,這也是創新工場前幾年主要的投資方向。但目前創新工場的所投企業中,有四分之三都是高科技公司。”李開復說。
人工智能是創新工場擲下籌碼最多的領域。李開復透露,創新工場從四年前開始布局人工智能領域,投資了Face++等公司。目前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已經占創新工場接近一半的投資份額。此外,創新工場在文化娛樂、在線教育等領域也進行了投資。
“機器最厲害的地方是在數據多的領域,可以超過人的水平,而且不會累、不會要求加薪,也不會罷工。”李開復說道,目前在人臉識別、語音識別等方面,機器已經超過了人的水平。在金融保險、醫療和無人駕駛領域,人工智能也將產生巨大的價值。
北極光創投也看好人工智能的未來,目前布局了自動駕駛、人工智能平臺型的公司,以及人工智能在醫療診斷應用方面的公司。
“移動互聯加上物聯網會產生很多大數據,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的結合能夠解決很多問題,誕生投資機會。”北極光創投創始人、董事總經理鄧鋒對記者說,但科技創新更需要時間的積累,如做自動駕駛技術的這種公司,成長還需要年份。“早期投資就是要在行業初期時進入,等到行業大熱成為風口的時候,也許是項目退出的好時機。”他說。
鄧鋒還認為,在健康醫療、生命科學領域存在新的投資機會。“這些機會一方面來自中國的巨大消費市場,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來自于技術的突破,基因組學、基因測序成本的降低。讓普通老百姓能夠承受得起價格,很多應用研發得以開展。”他說。
對于科技創新領域的關鍵詞,戈壁創投合伙人徐晨同樣提到了人工智能。他對記者表示,從人工智能的發展階段來說,目前風險資本更多的投入在前端,即信息獲取方面。如人工視覺、自然語義分析都屬于信息獲取技術,這些技術比較成熟,應用場景也很明確,包括無人駕駛、無人機等,很多公司已經從中產生收入和盈利。
在機器的深度學習方面,也有不少資本在關注。“但對于人工智能的認知技術,風投一般很少會介入。因為它離實際應用還很遠,機器很難自己產生判斷、下結論。這塊技術從投入到產出需要比較長的時間,目前主要是微軟、谷歌等大公司的實驗室在做研發。”他說。
IDG資本創始合伙人熊曉鴿也認為,能夠轉化為應用的技術更有生命力。“目前很少有技術是誰會誰不會的,主要是看誰對現有技術應用得更好,怎樣更加容易操作、效率更高。”他對記者說。
除了人工智能,物聯網、VR\AR和金融科技也是戈壁創投在科創領域關注的重點。徐晨表示,物聯網能夠再次吸引人們的注意力,一是因為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第二,近兩年農業、物流等很多垂直行業,都有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需求,行業也在不斷標準化。第三,大數據、底層感知技術等周邊產業環境在逐漸成熟。
“雖然很多做C端業務的VR\AR公司在冷卻,但VR\AR在B端應用,跟旅游、教育等行業的結合方面還有很多的機會。相對C端所需的廣義普適性平臺,B端的好處在于,更多需要的是閉合性系統。對很多公司來說可以獨立做解決方案,不會牽扯太多第三方。”徐晨說。
技術點綴型公司漸被取代
哪些科技領域又在逐漸被資本所拋棄?徐晨分析道,把技術作為點綴、銷售賣點的公司正逐漸被取代,這一變化在智能硬件行業尤其明顯。越來越多的創業者,開始把技術作為推動公司業務發展的主要元素。
“比如我們投過一個做智能秤的公司,每年智能秤的出貨量超過了小米,但公司的毛利率其實并不高,不足以成為偉大的企業。而且公司后續有影響力的產品很難做出來,產品本身缺乏明確的延續性和發展路徑。”他說,這種把技術和現有產品結合,生產出來的帶有附加功能的簡單智能硬件,投資人已經關注不多。
徐晨認為,智能硬件行業難做的原因主要在于,智能硬件和消費電子的界線正越來越模糊,產品受市場競爭格局的影響很大。許多硬件產品不得不隨市場行情降價,這樣很難保證公司長期穩定的增長。同時,硬件產品的開發路徑也很難選擇。比如很多公司可以做更好、更便宜的手環,但手環本身的生命周期并不長,下一步該做什么產品,又是很大的問題。
“而且對很多大公司來說,進入智能硬件行業基本上沒什么門檻。他們如果沒往里邊進,可能是沒有看明白行業機會在哪里,或者行業機會還不夠大。如果創業公司不能形成明確的技術壁壘,或者絕對的差異化,很難在市場上存活。但形成技術壁壘和絕對差異化,又是很難的過程。”他說。
鄧鋒也認為,技術壁壘太低的項目,往往競品間大同小異,最后只能淪為打價格戰,這種項目不是風投所青睞的。比如在消費級無人機領域,普通能飛起來的無人機很好做,但像大疆那樣的現象級產品則很少有。風投資本很難在一堆差別不大的無人機公司間,選擇投資標的。
他還表示,一些投資周期長、重資產的科技創新項目,也不適合風投機構去做早期投資。比如農業種子技術方面,種子一年才迭代一次,風險投資的周期決定了它不可能投資種子技術。有些能源環保、清潔技術方面的項目本身挺好,但模式太重,成長性較低。風險投資出于回報率的考慮,不太會進行投資,這些領域就需要國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