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把我辭了,但卻不支付違約金,我該怎么辦?”9月7日,家住崇州市蔡家碾的孫宏來到崇州市人民法院咨詢。在立案大廳接待他的是一個萌萌的機器人。經過“問答式”的操作,他拿到一份“評估報告”。
評估顯示:“存在一定法律風險,建議您調解。”孫宏決定聽從機器人的建議,通過調解解決糾紛。
這個機器人叫“小崇”,是崇州市人民法院自主研發的法律問答機器人。據介紹,“小崇”機器人,是由經驗豐富的一線法官和專業信息技術公司共同參與,經過半年多時間,以2800萬案例數據構建的法律大數據平臺。
“我們組織了一批辦案經驗豐富的法官,根據不同類型案例制作了思維導圖,再由信息技術公司形成大數據庫。”崇州市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委譚德全告訴記者,考慮到咨詢人的理解水平,“小崇”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根據不同問答場景,頁面提供“是”或“否”的選擇,自動生成訴訟風險評估報告。也就是說,即使不懂電腦操作的普通老百姓,也可以根據系統指引輕松獲得法律方面精準的服務。
據了解,目前1.0版的“小崇”主要有法律問題咨詢和生成評估結果的功能。2.0版的“小崇”正在升級研發中,新升級的“小崇”主要包含訴訟風險評估、案件信息查詢、多元化糾紛調解三大模塊。
譚德全說,崇州區域常見多發的婚姻家事、勞動爭議、道交事故、民間借貸、物業合同、買賣合同等六大類案件,占基層法院民事案件的77%以上,也覆蓋了群眾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崇”都能進行分析和解答。
“有了‘小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法官的辦案壓力。”譚德全介紹,即將投用的2.0版“小崇”,多元化糾紛調解功能是重頭。如果咨詢人評估結果顯示“存在一定法律風險,建議您調解”,征求咨詢人同意接受調解后,“小崇”將根據糾紛類型,自動匹配擅長領域的人民調解員或行政調解員,通過“互聯網+訴非銜接平臺”與司法、市場監督管理、仲裁委等機構的人民調解組織、行業調解組織、社會調解組織對接,矛盾糾紛通過“小崇”直接進入人民調解或立案調解,全過程可視化、全程留痕,信息互通共享,形成分層遞進的糾紛解決機制和專業化調解機制。
今后,“小崇”將以微信機器人、桌面機器人和服務型機器人(一體機)的形式服務于多個應用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