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連發了四條微博,為墨西哥移動業務團隊“打CALL”。Motorola在美洲墨西哥今年第三季度以21%的市場份額榮獲第一。幾年前聯想重點瞄準美洲市場在墨西哥、巴西和美國深耕,經過將近2年的發展,在美洲地區銷量較去年增長70%,在美洲的市場份額接近17%,同樣的在巴西連續四個季度保持在20%以上,份額達到23.3%。
雖然聯想手機在海外市場可圈可點,但中國市場的業績卻依然不盡如人意。據調研機構Canalys的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第三季度,華為出貨量超過2200萬臺,OPPO出貨2100萬臺。vivo出貨量超過2000萬臺。小米和蘋果分別為第四、第五名。前五名里,不見聯想。
自喬健上任以來,聯想也正在積極轉型布局5G業務,試圖彎道超車。 5G戰略真的能成為聯想移動的救命稻草嗎?
“起大早,趕晚集”?
移動互聯網時代,聯想在智能手機上發力稍晚,在嘗試ZUK、樂檬差異化品牌后,聯想并不打算在低端血拼跟風國內的“性價比”浪潮,而是集中消化Motorola的品牌和技術積淀,深耕高端市場。
創業邦高級分析師趙子明對記者表示,聯想手機沒有做好,是因為智能手機的幾波浪潮都沒趕上,從PC端轉向移動端,也說明了聯想集團預見了未來更大的市場將在移動端。最早的智能手機廠商都是和運營商合作,運營商補貼推動智能手機的蓬勃發展。
此前,中華酷聯高居第一梯隊,聯想身在其中。此后,以小米為代表的直銷模式崛起,減少中間代理成本,以高性價比取勝市場。而OPPO、vivo為代表的線下渠道主力軍也展示出強大的渠道能力,一舉挺進市場前列。當下,只有聯想還在迷茫中辨不清方向。
楊元慶認為,聯想此前的產品定位和渠道通路都比較狹窄,而且后來過多依賴運營商的低端產品,實際上很大程度地損害了聯想的品牌形象和用戶的感受,“如果不清除影響,我推再好的產品都沒有人相信,品牌也難以樹立起來,包括這么多人的經營,也有很多的老舊產品的庫存積壓都需要清理。”
因此,楊元慶希望能分三步來重啟在中國的手機業務:第一步是搭建好班子(管理層),第二步是開發針對中國的產品,第三步是大力做品牌、做市場推廣。
押寶5G
雖然聯想為Motorola品牌重新回歸國內做了很多工作,但從時間上來看,目前還并未看到大的起色。
喬健在近期接受采訪時表示:“當前4G技術沒有太多革命性創新的時候,并不是后起的廠商趕超的最好時機。但隨著5G與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聯想會最快速做出符合中國市場的產品,同時趕上下一個技術時代。”
此前,據外媒報道,德國電信已經正式宣布聯合華為公司推出全球首個5G商用網絡。這是全球第一個推出完整5G網絡技術的政府和企業。
當前以華為、中興為代表的手機廠商都在布局5G業務,這可能是智能手機面臨的新一波機遇,聯想有可能從這里實現彎道超車。
對此,記者聯系聯想移動方面,對方表示,模塊化技術理論上升級后是可以支持5G技術的。當記者提出“目前聯想5G進展如何?與其他品牌和運營商相比,聯想移動的優勢體現在哪些方面?”等具體問題時,對方表示不便透露。
據外媒報道,摩托資深產品管理總監John Touvannas今天在一次新聞發布活動中表示,公司將加快為Moto Z手機開發模塊的速度,可能的模塊包括電子墨水屏、嬰兒監視器,甚至是5G基帶。換言之,用戶可以通過模塊化外掛基帶提前進入5G時代。
資料顯示,Moto Z的16針觸點擁有豐富的接口支持,比如USB 3.1的5Gbps帶寬就可以滿足5G通信傳輸需求。
在產品上,聯想對于Moto z系列“模塊化”特色的堅持,通過為手機更換不同的模塊,不僅能為手機提供拍照、投影、外放等更多的使用場景,還可以在未來5G全面來臨之時,通過模塊升級讓手機率先支持5G通訊,讓每一臺Moto Mods手機都成為Pre-5G的產品。
喬健到任后,先后拉了一批專家大牛進入聯想,其中包括原三星通信研究所、產品研發高管姜震加入,負責產品;浙江移動終端公司總經理虞杲加入,負責銷售;天翼終端公司市場銷售部總經理朱涵加入,負責戰略運營;天翼終端公司總經理馬道杰加入,負責戰略轉型及業務突破。
政府積極推動,運營商、設備商努力行動,產業整體環境為5G帶來充分支持。聯想任命的虞杲、朱涵、馬道杰分別來自于三大運營商,行業內浸染多年,布局5G的聯想能否實現彎道超車?
資費和安全雙重考驗
研究機構IHS Markit的報告顯示,5G將作為一項具有顛覆性影響力的“通用技術”,超越智能手機和現有的蜂窩基礎設施范疇,對廣泛的行業產生深刻影響,同時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報告預計,到2035年,全球5G價值鏈本身就能創造高達3.5萬億美元的產出,其中在中國創造的產值為9840億美元。
“5G技術當前還沒有很大的突破,對于手機來說,5G天線很復雜,對終端是一個挑戰。所以,對于超前布局的聯想而言,既是機遇更是挑戰。”趙子明指出,聯想的優勢主要體現在渠道和營銷方面,技術上稍顯薄弱。
中國在移動通訊領域,此前一直都是追趕者的角色,3G比海外商用晚8年左右,4G晚3年左右。但隨著2020年5G即將如期而至,移動通信網絡變革大幕開啟,中國主角時代或將來臨。
根據工信部規劃,中國5G實驗將分兩步走:第一步是2016年到2018年底,為5G技術研發試驗,主要目標是參與支撐5G國際標準制定;第二步是2018年到2020年底,為5G產品研發實驗,主要目標是開展5G預商用測試。
“目前的5G主要體現在概念上,形成一定的市場大概還需3年時間。”趙子明表示,
“得標準者得天下。”易觀國際手機分析師朱大林指出,標準制定的背后是對產業鏈話語權的爭奪,為了保證各移動終端能在世界范圍內正常通信,每一代移動網絡都會形成全球性的通信標準。中國在通信技術標準方面,經歷了2G空白、3G跟隨、4G同步的發展路徑。
因此,中金公司(16.5, 0.04, 0.24%)表示,5G周期目前仍然處于預熱階段,設備商和運營商都在積極地進行技術研發,但標準的確立仍然需要等到2019年年底或2020年年初。
趙子明指出,我們在憧憬5G的同時,還必須面對諸如流量費用和網絡安全等問題。便宜的流量資費無疑是使用5G服務的必要前提,否則再高的網速也只能讓人望洋興嘆。因此,5G時代還必須切實推動網絡運營商“提速、降費”。 5G在滿足人們移動網絡海量數據的需求、為用戶帶來豐富服務的同時,對數據隱私和安全保護的要求也顯著提高。由于5G的傳送速率高、業務多樣,更容易被黑客找到移動終端的漏洞并發動攻擊。一旦漏洞被攻破,后果將不堪設想,因此,必須同時構建適應5G時代需求的網絡安全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