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數據領域,四年全行業投資近1600億,但卻沒有產生獨角獸企業,為何?10月11日,在2018小蠻腰科技大會上,中電健康基金管理合伙人王曉岑表示,有7個領域“燒”掉了成本。
目前,醫療健康大數據上升為國家戰略,三大“國家隊”將解決醫療數據合規問題,可以預見2018年后,“未來的投資才是真正的產業型的。”
大會現場
7個領域“燒”了投資人的錢
王曉岑說,從2014到2018年,全行業投資醫療健康大數據領域的資金額近1600億,“四年之間總投入是很大的”,但其效果是,全行業沒有出現獨角獸企業,“我們最大的項目就是微醫,估值是50多億美金,但在其他行業應該出現千億級甚至萬億級公司。”
行業的錢都“燒”到哪里去了?
王曉岑說,有7個領域“燒”了成本,包括BD成本、政府公關及政策反復變化成本、獲取用戶成本、獲取數據成本、教育市場成本、運營成本、試錯成本,還有其他成本等。“這些成本燒下去之后,行業市場雖然有一定的變化,但相比其他行業來講是緩慢的。”
三大“國家隊”將解決醫療數據合規問題
王曉岑說,從宏觀角度來講,國家47號文(《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和規范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指導意見》)出爐后,醫療健康大數據上升為了國家戰略。
此后,從2017年開始,三大國家隊:包括聯通和中電數據、電信和神州數碼、移動和浪潮集團,承載著解決醫療數據合規使用的任務。“一個醫療數據涉及到三部法律,隱私保護法、醫生著作權、國家安全保密法,行業數據會影響到整個醫療生態的變化,目前,組建國家隊,由政府直接授權是比較可行的路徑。”
王曉岑認為,前四年,行業投入多,填補了國家基礎設施建設不足的成本,“比如要跟醫院對接,改系統,時間、人力、財力全是成本,這些成本蠻高的。”但并沒有可觀的產出。
但2018年,數據環境的改變,才是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應用,及互聯網醫療服務的元年。“我覺得未來的投資才是真正的產業型的。”她說,整個“國家隊”未來將匯聚數據,實現互通互聯,“我們采用的方式是直接在醫院里面收集全面的數據,未來和政府簽約授權,做二次商業化應用開放,會對全行業有重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