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需求的激增、技術成本的下降以及政策制定的創新,已使發展中國家取代發達國家,成為全球清潔能源的領導者。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的一項全面新研究發現,2017年全球大部分新增清潔能源的投資額流向了新興市場國家,新增清潔能源裝機量首次超過同期新增燃煤發電裝機規模。
數據顯示,2017年,發展中國家新增114GW的各類零碳發電機組,僅風電和太陽能新增發電裝機規模就達到歷史新高的94GW。同時,新增燃煤發電裝機規模為2006年以來最低,為48GW,同比下降38%,相當于2015年97GW煤電新增量歷史峰值的一半。
彭博新能源財經高級分析師、Climatescope項目負責人Dario Traum表示:“市場變化很快。就在幾年前,不少人認為欠發達國家不能、甚至不應該用昂貴的零碳電源支持發展。如今,這些國家在裝機、投資、政策創新和降低成本方面都引領變革。”
這個轉變的最大動力是清潔能源技術經濟性的快速提高,尤其是在風電和太陽能領域。由于許多發展中國家優越的資源條件和大幅降低的設備成本,新的可再生能源項目可以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在與火電的價格競爭中取勝。這一點在2017年新興市場通過招標確定的超過28GW裝機量中體現得最為明顯,開發商的風電最低報價為17.7美元/兆瓦時,光伏最低報價為18.9美元/兆瓦時。
開發銀行、出口信貸機構和其他傳統投資者繼續在新興市場的清潔能源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私營企業,尤其是國際公用事業公司,現在也是最重要的投資者之一。 這些投資正流向更多國家。截至2017年底,54個發展中國家至少投資了一個大型風電項目,76個國家融資投建了至少1.5MW光伏電站。十年前,這兩項數字分別為20和3。
Climatescope項目基于獨特的評分體系,衡量各國清潔電力投資和建設的環境,并對各國進行排名。在今年的調查中,智利得分最高。依托強有力的政策、清潔能源投資的優良歷史以及在電網限制下仍做出的去碳化承諾,智利在Climatescope調查的三個主要領域均名列前茅。印度、約旦、巴西和盧旺達分別排名第2至第5位。
在去年調查中得分最高的中國,今年排名第7。這是因為Climatescope的研究方法進行了全面更新,突出了有利于各國在短期內增加清潔能源發電的條件,減弱了因為清潔能源的大規模發展而成為相關產業制造中心國家的評分。
盡管發展中國家在清潔能源領域取得了不小的成功,但Climatescope也闡述了未來的艱巨挑戰。2017年,新增燃煤裝機量降至十年來的最低水平,燃煤發電量卻提高至6.4TWh,同比增長4%。雖然有充足證據證明新建可再生能源的價格可以低于新建化石燃料機組,但目前發展中國家仍在建設193GW的燃煤發電廠,其中約86%的新增規模將出現在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和南非。
目前,煤電占中國和印度整體電力供應中的比例分別約為三分之二和四分之三,這兩個國家在2010-2017年間增加了432GW的煤電機組,它們的煤電規模占全部發展中國家總煤電規模的比例超過81%。
為了應對印度擴大能源供給、中國保持合理用電價格的巨大壓力,政策制定者很難要求這些燃煤機組退役。因此要控制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清潔能源的長期挑戰不僅僅是要在新建電源中替代煤電,更需要替代已建在運的煤電機組,包括不少剛剛建成的機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