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經信局與市科委、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等部門聯合研究制定了《北京市高精尖產業登記指導目錄(2018版)》(以下簡稱《目錄》),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中,按照高精尖產業發展系列指導意見,共分10個大類、197個行業新興小類。未來北京市行政區域內擬新設立或新遷入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個體工商戶登記注冊都可參考《目錄》執行。
這份《目錄》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編制,10個大類基本來自于去年發布的高精尖產業發展系列指導意見,197個行業新興小類則是指此行業中新近涌現出的細分行業。分別為:新一代信息技術大類下20個小類、集成電路大類下6個小類、醫藥健康大類下16個小類、智能裝備大類下76個小類、節能環保大類下22個小類、新能源汽車大類下10個小類、新材料大類下15個小類、人工智能大類下6個小類、軟件和信息服務大類下17個小類、科技服務大類下9個小類。
在集成電路方面,征求意見稿中分為集成電路下的集成電路芯片設計、制造與封裝、設備、材料、平臺及配套庫開發、電子專用材料6小類。
此外,對個別細分小類的產業有專門的要求,比如新一代信息技術下的移動通信關鍵設備、移動通信核心元器件、移動通信終端產品小類,集成電路下的集成電路制造與封裝、集成電路設備、集成電路材料小類,都被要求“高污染、高環境風險的生產制造環節除外”;新一代信息技術下的數據處理和存儲服務、大數據應用與服務、云計算服務小類,也被專門要求“互聯網數據服務中的數據中心只允許建設PUE值(能源效率指標)在1.4以上的云計算數據中心,且僅限在城六區外”。
根據征求意見稿,未來北京市行政區域內擬新設立或新遷入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個體工商戶登記注冊都可參考《目錄》執行。此外,《目錄》管理措施在全市范圍內普遍執行。其中中心城區、城市副中心和生態涵養區涉及制造業條目,參照《北京市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2018年版)執行。
《目錄》聚焦產業新興領域、高端環節和創新業態,涵蓋高精尖產品和服務,是北京市工業、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科技服務業等領域引進企業、轉化技術、對外合資合作的重要指導。此外,《目錄》作為北京市重點引導和支持的產業方向,是制定實施財稅、金融、科技、人才、土地、規劃等產業政策的重要依據。未來各區政府、開發區(產業園區)也會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認真分析國內外市場需求和供給條件的變化,選擇《目錄》中適宜本地區形成比較優勢的產品重點突破,避免盲目重復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