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續航里程是用戶挑選電動車的一個重要指標,為了更好地吸引用戶,不少汽車廠商在續航里程上大做文章。對此,車和家CEO李想直言,國內不少有頭有臉的汽車品牌,推廣電動車時還在用60km/h等速宣傳自己的續航里程,甚至直接把這樣的虛假續航里程數字貼在車屁股上,真有點大躍進的感覺。
他呼吁,特斯拉都已經打到家門口了,國內汽車品牌就別再搞這些丟人的宣傳手段自嗨,并奉勸媒體也別再配合60km/h等速共嗨,給外界一種連最基本的專業能力和辨識能力都不具備的糟糕印象,以后可能飯碗不保。
“說了這么多不好聽的話,我就扮演這個得罪人的角色了。時間不多了。”李想說道。
事實上,耿直boy李想一針見血地指出了電動車行業的一個亂象,但嚴格意義來講,部分國內汽車品牌夸大續航里程,算不上虛假宣傳,頂多算耍小聰明,來忽悠不明真相的消費者,體現出其雞賊的一面。
電動車的續航里程和很多因素有關,比如氣溫、開不開空調、駕駛習慣以及載幾個人(胖還是瘦)。而廣告宣傳講究嚴謹,國內汽車品牌都會按照國家規定的工況法測出一個數據。
簡單來說,工況法是指國標里要求的那一套跑法,包括市區工況和市郊工況。由于電動車在市郊工況下不占優勢,所以有些車企默認只測市區工況,這并不違規,而是合理利用游戲規則。需要指出的是,廣告中的工況續航里程再怎么高,都只是一個參考,用戶在日常使用中超過或低于這一數值都是正常的。
其實,60km/h等速續航同樣是國標中要求的一種測試方法。考慮到電動車在高速巡航、急加速和爬坡時最費電,所以60km/h等速巡航可以獲得出色的測試結果。但問題在于,等速60km/h的測算方式,對于用戶實際使用場景來說價值不大,因為幾乎沒人會以60km/h的速度巡航,市區巡航不了幾分鐘,走高速又太慢,走環路也不太現實,因為你不可能一直繞圈。
相比之下,工況法更貼合實際。因此,車企不應大肆放大60km/h等速巡航的測試結果,這樣有故意誤導用戶的嫌疑,而是在宣傳自家產品時對用戶更為負責。要知道,不少用戶在買電動車之前對于車輛真實續航里程往往一知半解,廣告宣傳對他們影響較大,以至于很少有人會去真正搞明白不同工況帶來的續航差異到底有多大。
真心希望車企在宣傳續航里程時,能少一點套路多一點真誠。為了避免被坑,消費者應意識到車企宣傳的續航里程只能用來參考,不能盲目聽信,而應該去產品官網查詢更多關于續航的細節信息,有條件的話最好能租一臺想買的車,按照自身開車風格,親自試試續航里程,親身體驗往往更接近真相。
忠言逆耳,為耿直boy李想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