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始出來!近日,5G商用牌照發放的消息登上各大媒體頭條!
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則成為第一批拿到5G牌照的“幸運兒”。
今年年初,工信部部長苗圩透露,今年國家將在若干個城市發放5G臨時牌照,按照計劃預計2020年正式商用。今天5G商用牌照正式發放,直接跳過“臨時牌照”,這個時間節點顯然早于業界預期。
其實,從5G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可以看出,國家對于發展5G的決心早已直接上升到了國策。當前,全球5G正在進入商用部署的關鍵期。工信部稱,堅持自主創新與開放合作相結合,目前我國5G產業已建立競爭優勢。
5G標準是全球產業界共同參與制定的統一國際標準,我國聲明的標準必要專利占比超過30%。在技術實驗階段,諾基亞、愛立信、高通、英特爾等多家國外企業已深度參與,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國5G已經具備商業基礎。
十年磨一G!
5G時代的到來勢必釋放更多的商業潛能,將全面惠及運營商、通信設備企業、手機廠商及廣大消費者。包括我國5G大基建以及各式5G智能終端建設,同時也將加快推進終端的產業化進程和網絡建設。
面對5G商用牌照發放,各大企業積極表態!
中興通訊對媒體表示,公司具備完整的5G端到端解決方案的能力,在無線、核心網、承載、芯片、終端和行業應用等方面已做好全面商用準備。
華為則表示:“為迎接中國5G商用,華為已做好了充分準備。”
數據顯示,華為目前獲得全球42個商用合約,華為全球5G網絡設備發貨量已超過10萬套。
中國移動通訊集團副總經理李正茂此前表示:“在這個新時代,5G給產業帶來的不再是口味單一的“簡餐”,而是更加豐富的“饕餮美食”,5G將與產業深入聯動,構建10萬億大生態。“
事實上,三大運營商早已厲兵秣馬,早在去年12月,工信部已向三大運營商發放了5G試驗的中低頻頻率,目前,三大運營商已在各大城市建設5G基站,開展5G外場測試。
中國電信拿到了3400MHz-3500MHz共100MHz帶寬的5G試驗頻率資源,中國聯通則是3500MHz-3600MHz。而移動分到了2515MHz-2675MHz、4800MHz-4900MHz頻段的5G試驗頻率資源。
目前來看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這次拿到的5G頻段優于移動,因此關于“將改寫4G時代移動獨大局面”的說法甚囂塵上。
不過,依據目前移動的龐大體量,僅憑聯通和電信的各自實力想改寫現有格局恐非易事。
此外,“中國廣電”入局5G商用梯隊引起外界諸多討論。
據工信部賽迪研究院通信產業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李朕表示,中國廣電在低頻段5G傳輸方面具有先天優勢,在廣電物聯網、廣播電視現代通信進行高技術具有突破,這對于用戶,能夠切實的感受到智慧廣電、甚至是智慧城市的服務。
事實上,廣電在5G方面的發展布局與三大運營商之間還是有較大差異的,移動、聯通、電信三者的主打業務同質化比較嚴重,未來的5G斗法或將愈加激烈。而除了三大運營商之外,近年來熱炒的5G智能手機、車聯網、物聯網以及各種智能應用也將迎來加速發展。
此前,中國聯通表示,首批5G智能手機測試機正式交付,如果運營商能在今年拿到5G網絡的牌照,開通5G套餐只是時間問題。不僅如此,OPPO、vivo、華為、三星、小米、中興在內的十余家廠商都表態會在2019年推出5G手機。
不過,據業界諸多專業人士分析,想第一批“吃螃蟹”入手5G手機或要面臨不小開支,預計5G手機大范圍普及還要等1—2年。
除了5G手機或將迎來密集發布潮之外,物聯網、車聯網方面也將釋放更多利好信息。
基于5G高速、低延遲、大容量優勢,將使得物聯網設備與設備之間的連接變得更加流暢。在車聯網方面,5G對于車載多媒體的支持,自動駕駛體驗的提升,AI交互體驗的提升,語音識別,車載娛樂,車輛監控等方面都有積極的影響。
眾所周知,監管和牌照是5G通行的頭道障礙,今天5G商用牌照的正式發放意味著5G在中國正式啟動,具有里程碑的意義。而當下正值中美貿易談判關鍵節點,我國提前發放5G商用牌照,對于世界經濟尤其是正在奔跑的中國高新科技企業來說大幅提振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