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噴灑
機器人巡田
放飛無人機為稻田噴灑生物制劑,操縱機器人完成科技巡田,利用“稻情收集站”采集信息后再通過5G傳輸完成數據分析,農民看屏幕便可知道稻田長勢……日前,位于瑞安市曹村鎮的120畝稻田實現了5G信號全覆蓋。
這種高科技的智能種田模式一舉改變了當地農民僅憑個人經驗、看天種田的傳統農耕方式,農戶再不用花大把時間進行人工巡田了。
與此同時,120畝“5G田”的誕生,也標志我省首個“5G+智慧農業”項目正式啟用。
農田數字采集站生成稻田“體檢報告”
120畝“5G田”位于瑞安市曹村鎮的曹村艾米現代農業產業園內,該產業園由我市去年招商引資來的艾米集團全力打造。
本月14日,“5G田”里的稻苗均已長到了約20厘米高,遠遠望去綠油油一片。
與傳統稻田中豎起的是稻草人不同,“5G田”中豎起的是一個個約2米高、自帶太陽能翻板的設備,這便是“5G田”的“核心武器”之一——農田數字采集站。
艾米相關負責人袁劍介紹,數字采集站依靠太陽能自主發電工作,安裝有多個傳感器和多光譜攝像頭,既可采集稻田溫度、濕度、光照、土壤酸堿性、土壤肥力等信息,還可為稻田拍攝高清視頻和照片。
采集站所收集的相關數據經5G傳輸,可快速、穩定地傳送至云端,經云計算處理和大數據分析便可生成稻田的“體檢報告”。當“體檢報告”呈現在電腦屏幕上時,農民通過看屏幕便可掌握田間稻苗的健康指數,比人工巡田所發現的信息更多、更準。
“5G田”的另外一大特點是不使用化學農藥、化學肥料和除草劑。如“體檢報告”指出稻苗需要除蟲,可使用無人機向稻田中噴灑生物制劑。無人機的飛行線路可人為設定,噴灑1畝地的作業時間只需約5分鐘。
另外,若需進一步體察稻苗情況,還可開動田間機器人巡田。記者在現場看到,田間機器人的特點是其具有四個細輪子。如此一來,田間機器人可在稻田中自由穿梭,其搭載的攝像頭可更近距離為稻苗拍照。
農民看著屏幕數據實時掌握稻田長勢
今年58歲的曹村鎮居民陳紹吉是種植“5G田”的農戶之一,120畝的“5G田”他承包了50畝。
老陳說,他之前一直在做生意,五六年前將生意轉手交給兒子后,便種起了田。他共種有480畝普通稻田,幾年種下來基本都是憑經驗、靠天氣,遇上農忙時節幾乎每天都要去巡田,巡一次差不多要半天,再加上給田除草、施肥,工作很是辛苦。
改變在去年到來,艾米方面聯系上了他,邀請他參與艾米農田種植。老陳說,他承包了50畝艾米稻田后,也想親身體驗科技種田帶來的變化。
變化從種田的第一步便開始了,老陳不用再自己花尋思選稻種,艾米方面為他提供了優質的原生稻種。而后,艾米方面還指導他如何更好地育秧、播種,并向他講解了不使用農藥和化肥的種田益處。
更為重要的是,隨著他承包的50畝艾米稻田在近日變成了“5G田”,今后老陳他再不用再花大把時間巡田了。
袁劍說,接下來他們會指導“5G田”農戶如何讀懂稻田“體檢報告”,今后像老陳這樣的農戶通過閱讀屏幕數據,可實時掌握“5G田”的長勢。
老陳還透露,等到首期“5G田”產出時,他也不用急著為稻米找銷路了,艾米方面會負責銷售這些稻米。
他期待著“5G田”能夠帶給自己更高的畝產收益,他會堅持種下去。
“5G田”規模2年后擴大至1萬畝
和老陳的期待一樣,艾米也正在溫州一步步地成長壯大著。
艾米集團是國內一家專注于生態水稻種植與人工智能科技結合的高新技術企業,總部位于廣州,進駐溫州前在華南和東北地區已布局有5個現代農業產業園。
袁劍說,艾米選擇進駐溫州,是出于全國性戰略布局的考量,溫州具有好地、好水的條件特別適宜種植生態水稻。
艾米希望將溫州作為企業布局華東地區的總部,將曹村鎮打造成華東地區農業科技集聚區,進而助力溫州的鄉村振興。
目前,艾米已在曹村鎮完成了近2000畝田地的流轉,開辟出了120畝的“5G田”,今后企業還要在曹村鎮建設生態觀光工廠、現代恒溫恒濕倉庫、現代農業科技園、數字農田大數據中心等,并打造一批農旅結合項目,“5G田”的種植規模也將2年后也有望擴大至1萬畝。
另外,艾米還有意在溫州市區選擇一大型綜合廣場的樓頂建設“天空農場”,讓市區居民近距離接觸可看、可體驗的生態稻田。據悉,目前艾米方面已派團隊到市區初步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