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行為本身,從醫學誕生之日起直至今日,幾乎沒有發生變化。無論是古代扁鵲、華佗還是今日三甲醫院的主任教授,都沿用著相同的診療模式。醫生必須要同患者面對面,通過專業的觀察、問詢、必要的檢查方可推測出可能的病因。如果缺少了任何一方(患者、醫生)診療活動都無法順利開展。
這就是為什么現在醫院的人員聚集如此之高。在其他行業借助互聯網技術、4G技術都在分散人群聚集,而醫療不行。如果患者希望得到妥善、有效的診治,患者不得不千里迢迢趕到大型醫院,導致了大型三甲醫院總是人滿為患。新興的5G通訊技術,為人們帶來了更快、更穩定的通訊網絡。并且由于技術的革新,意味著未來在醫院會有更多的檢查儀器可以通過5G技術連接到網絡上,實現醫療數據的自動傳輸。貌似新技術為人們帶來了一絲希望,借助全新的通訊技術實現醫療行為的提升與改變。
通訊技術是基礎設施之一,如同現代社會中的高速公路。只不過高速公路上跑的是大大小小的汽車,將人們快速輸送到指定地點;而網絡通訊則是將數據準確的傳送的指定使用者的面前。它會帶來更快更安全的數據傳輸,并不能改變醫療模式。網絡不能取代醫生對患者的面對面的觀察。
醫學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科學,只有經過專門常年訓練的專業人員才可能進行醫療活動,并且從業人員必須經過嚴苛的國家專業考試,取得證書后才可以行醫。這就意味著如果讓普通人(患者)描述自己的病情,是100%說不準確的,而錯誤的描述將會導致醫生對患者病情的誤判,將會帶來非常嚴重的后果!
如果說現在的醫院要求患者必須到醫院才能進行診治,是不體貼的表現的話,不如說是醫療機構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高度負責使然。無論當今的科技發展的了什么程度,沒有一項技術或者代價能夠挽回一條逝去的生命。生命至高無上,任何人類所能想到的代價都無法換回。只要是人命關天的原則不發生變化,那么醫療行為就不會發生變化。
反觀現在醫療的檢查檢驗流程,基于醫院內部的網絡已經實現的數字化,通過內部網絡已然可以將檢查、檢驗的數據及時傳遞給醫護人員,輔助其完成醫療活動。那么無論是基于院內網絡還是5G通訊網絡,這部分業務流程并不會發生根本性變化。
未來能夠有所提升的是在護理部門,將會有更多的小型治療設備實現網絡化、智能化。由于其個頭小、功率低、可移動等特點,基于5G的物聯網倒是一個非常優秀的解決方案,能夠減輕護士的工作量。讓護士不用再花費時間去儀器旁邊抄寫數字,直接通過網絡將結果傳遞到服務器上以供調用,簡單而且安全。
不過對于護士繁忙的日常工作,5G技術帶來的提升也只是杯水車薪。護理工作的核心內容是按照醫生的指示,對患者進行醫學專業看護。所以護士的核心工作仍然是患者,人本身,而不是儀器設備。
綜上分析,通訊技術的變革對于醫療活動本身的影響并不明顯,甚至沒有本質的變化。正如同高鐵一樣,無論采用什么樣技術,也只是提高乘客的安檢通過效率,候車更加舒適。如果運力本身不足導致的乘客積壓,無論如何信息技術是無法解決的。畢竟信息化不能把人從一個地方送到另一個地方。醫院同理。
除了醫療流程本身可能無法從全新通訊技術中受益意外,醫療機構倒是可以通過5G技術不斷改善醫療服務。這里指的是除了醫療核心行為以外的服務內容。比如繳費、取藥、掛號、咨詢、慢病管理。醫療機構借助4G網絡以及互聯網技術,正在將醫院這部分工作逐步推向互聯網方向。讓盡可能多的數據在安全的前提下,由患者自己通過手機、計算機自主獲取。一些簡單的流程也可以通過信息化技術讓患者自由完成。
通過信息技術的努力,將患者從醫院的繳費窗口、出院窗口、取藥窗口分流開,盡可能分散到醫院的各個部門科室。提升上述業務的流程,盡可能簡化讓患者的自主操作效率提升,從而縮短患者在醫院中,用于非醫療行為意外的時間花費。至少這部分的改善對于整個就醫流程的提升是比較明顯的,也是當下各個醫院在努力去實現的方向。
如果對于某些技術抱有過高且不切實際的期望,就會導致在現實到來時非常的失望。5G通訊技術本身是對數據交換領域的一次變革。相比于4G技術實現了更高質量的傳輸傳遞,但是并沒有從行業根本上產生影響,只是通訊領域的一次大幅度跨越??陀^理性的看待技術的變革才是我們應當采取的態度,切不可盲目自大,也不可妄自菲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