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君正被天風證券、海通證券等券商列入重點推薦名單。 自華為事件、5G牌照發放之后,半導體高科技產業被給予前所未有的關注,A股上市公司頻頻收購海外資產置入公司。 北京君正被推薦的原因便在于它擬100%收購北京矽成的股份。
這起收購案的特殊看點在于,這是在中國半導體IC領域,首次有美國存儲芯片獨角獸或將被全盤收入同業的中國企業囊中,這有望進一步延展北京君正的業務生態,同時重塑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在全球市場上的格局。
1
北京矽成遭“哄搶”
據公開資料顯示,買方北京君正成立于2005年7月,并在2011年5月實現上市。該公司的主營業務是微處理器芯片、智能視頻芯片及整體解決方案的研發和銷售,產品應用于物聯網和智能視頻領域,有“中國CPU上市第一股”之稱。
2018年年底,北京君正發布重大收購預案,計劃以暫定264,195.76萬元的價格間接收購北京矽成51.5898%的股權,并間接持有閃勝創芯53.2914%的LP份額(閃勝創芯持有北京矽成3.7850%的股權)。而在2019年5月份,北京君正披露了重組預案修訂稿,改成100%收購北京矽成的股份,立即引起了投資者高度關注。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矽成的股權先后引起了三家上市公司的爭奪,收購之路并非一帆風順。 事實上,思源電氣(002028.SZ)以及兆易創新(603986.SH)都曾有意收購北京矽成的股權。 就在5月10日北京君正發布公告稱擬100%收購北京矽成之前,業界一直認為北京君正和思源電氣或將各自部分持有北京矽成的股份。因為此前的消息是,北京君正計劃通過標的企業間接持有北京矽成51.5898%的股權,而思源電氣計劃通過下屬合伙企業集岑合伙持有北京矽成41.65%的股權。 但5月11日思源電氣的公告顯示它已經出局。公告宣布旗下合伙企業集岑合伙已終止收購北京矽成(ISSI)。
與此同時,集岑合伙擬參與北京君正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交易。這意味著,武岳峰資本計劃將ISSI部分股權并入思源電氣上市公司主體徹底失敗。 在更早前,北京矽成的買手名單中還有兆易創新。 2016年9月20日,兆易創新發布重大資產重組停牌公告。 此后,兆易創新在2017年2月13日發布的公告中表示,計劃65億收購北京矽成100%股權。 然而,在交易過程中,北京矽成運營實體(ISSI)的某主要供應商認為兆易創新與ISSI重組后將成為其潛在的有力競爭對手,要求在交易完成時有權終止相關供應合同,而兆易創新則認為,終止供應合同將對北京矽成未來經營業績造成較大不利影響。最終,這項資產重組事項在2017年8月9日被終止。
2
ISSI乃何方神圣?
那么,北京矽成到底是誰?竟引得數家上市公司為其折腰。 公開資料顯示,北京矽成是一家控股型公司,自身并未開展具體業務,其業務由旗下ISSI實體公司經營。 ISSI成立于1988年,曾于1995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于2015年12月被北京矽成私有化收購并退市,時隔三年多之后,ISSI恐將被北京君正收購。 ISSI主營各類型高性能DRAM、SRAM、FLASH存儲芯片,產品應用于汽車、通信、消費電子等領域。
據算力智庫梳理,ISSI的SRAM存儲芯片在2018 年下半年營收排名全球第二, 第一名是賽普拉斯;其DRAM 產品在全球市場中位居第七,與三星、海力士、美光、華邦電子等國際一流廠商同處于行業領先地位;是大陸唯一能夠研發并在全球大規模銷售工業級RAM芯片的企業。 ISSI的核心優勢在于汽車電子領域的資源,是該領域一流供應商。ISSI 在汽車領域的主要客戶為汽車tier1、tier2零部件供應商,比如大陸集團、博世、德爾賽等全球知名品牌。 據披露的財務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北京矽成總資產為60.4億元,凈資產為53.5億元,當年實現營業收入25.1億元,同期扣非凈利潤為3億元。此前,2015年的ISSI私有化由武岳峰資本為代表的中國財團以23美元/股,總價約7.64億美元將其私有化,耗資約合50億元人民幣。
3
形成“處理器+存儲器”新格局
業內人士指出,在存儲產品價格低迷期,收購一家有強大技術實力和市場資源的獨角獸具有戰略意義。 從公司層面來說,北京君正表示本次收購完成后,北京君正將把自身在處理器芯片領域的優勢與目標公司在存儲器芯片領域的強大競爭力相結合,形成“處理器+存儲器”的布局,從而實現兩家公司的協同發展,尤其在汽車電子領域,國內芯片廠商進入前裝市場難度非常大,我們希望能夠借助ISSI的產業資源和渠道,能有機會進入汽車電子領域。 同時,北京君正也將利用公司在國內的優勢,協助ISSI加快進行國內市場的拓展,實現業務上的有效整合。 北京君正進一步指出,100%收購北京矽成是為了更好的實現業務整合,符合上市公司、標的公司和標的方股東利益最大化的需求。
從產業層面來說,天風證券半導體行業研究報告中指出,在中美貿易戰之前從海外收購回來的優質資產在注入上市公司后,會提升整個半導體板塊的公司質量。未來三年是:1.下游應用:出現 5G 等創新大周期;2.供給端:貿易戰加速核心環節國產供應鏈崛起速度。兩大背景下,我們看好低估值、業績增長趨勢明朗、受益創新+國產化崛起的核心標的,持續推薦優質核心資產。 另外,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我國超過2600億美元的芯片進口額中,有1/4花在了存儲芯片上,我國95%的存儲芯片依靠進口。存儲芯片,成為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獨立自主發展之路上,不可回避的關鍵領域。
中國IC海外并購第一單,花落北京君正,恐怕只是時間問題。
作者:陳阿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