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療領域,大家往往只關注治病,以至于,疾病預防的價值往往被人忽視。根據中國心血管病報告數據顯示,我國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一直處于上升階段。據推算,心血管病現在的患病人數是2.9億,其中腦卒中1300萬,冠心病1100萬,肺原性心臟病500萬,心力衰竭450萬,風濕性心臟病250萬,先天性心臟病200萬,高血壓2.7億。
這些疾病如果能夠提前感知并且采取預防措施,就可以在對我們生命產生重大威脅之前進行有效的處理,從這個角度來講,預防的意義甚至大于救治。但現實情況是,我國目前的醫療資源相當短缺,而且分配并不均衡。如果要通過醫生人工對所有病患進行隨訪和日常監測工作,建立健康管理檔案,來完成疾病的預防,勢必占用大量的醫療資源,嚴重影響醫生的日常工作。
因此,以智能穿戴設備大規模使用為基礎,運用大數據、云存儲、人工智能等技術來進行健康管理的移動醫療成為大勢所趨。這些技術的運用,大幅度提升了工作效率,讓醫療資源也得到了更好的配置利用。中國的老齡化趨勢也讓移動醫療的價值突現。預計2035年后,中國將進入超級老齡化社會,即65歲以上人口超過總人口的20%。不采用新的技術,現有的醫療資源,很難滿足日益增加的醫療需求。
而5G則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技術基礎。從5G的技術特征我們可以了解到,它的大容量技術特點可以支持醫療物聯設備不斷收集患者實時數據。5G可承載大規模、高密度的物聯網業務,隨著智能設備的大量使用,我們身體健康數據將會被記錄監測下來,通過云端大數據庫分析,可以對我們的健康情況做一個更全面且連續判斷,并向患者推薦適合的治療方案。可以這樣說,在5G加持下,我們每個人都能擁有自己的健康智能管家。
5G帶來了通訊層面的全面升級,也為移動醫療方案的落地提供了技術基礎。這同時也意味著,與之配套的軟硬件產品也要進行一系列升級,以充分發揮5G的技術優勢。大量的數據處理,以及醫療行業對于數據穩定性、高效性的需求,這些都對移動醫療配套的軟硬件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移動醫療領域,要讓其掌握有效數據并作出有效判斷決策,需要整個體系共同發力。既需要人工智能、云存儲、大數據高層有效數據的搜集和分析,還需要底端基礎硬件及軟件功能的支持,這是一個系統工程,任何一環的缺失或不足,都會影響到最終的結果。因此,5G時代的移動醫療雖然能力強大,卻不僅需要通訊技術進行升級,還需要相關配套產業的全面升級,只有整個系統全面提升,才能充分發揮5G給移動醫療帶來的技術優勢。
迎接5G時代,小邁也絕不落后!我們將全面結合人工智能、云存儲、大數據分析等技術為大家帶來更加便利的移動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