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醫療行業是VC/PE領域的“常青”行業。清科報告顯示,近五年,生物醫療行業投資案例數量、投資金額年復合增長率約為40%,僅次于IT行業。清科同時指出,專業化和細分化是生物醫療領域的必然趨勢。2019年以來,健康中國戰略深入實施,大健康產業仍舊是資本青睞的風口。值得注意的是,包括阿里健康、平安租賃等在內的知名機構,都在爭相進入以醫療影像為代表的細分領域。
近日,萬東醫療發布公告稱,引入杭州裕樺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簡稱“裕樺”)、上海盛宇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簡稱“盛宇”)對公司下屬控股子公司萬里云進行增資,投后估值14.50億元。根據增資協議,裕樺應支付增資款5000萬元(其中39.51萬元計入目標公司新增注冊資本,其余計入資本公積),盛宇應支付增資款5000萬元(其中39.51萬元計入目標公司新增注冊資本,其余計入資本公積),萬里云注冊資本由1066.67萬元增加至1145.68萬元。
此前,阿里健康已經增資了萬里云。2016年3月28日,萬東醫療、萬里云與阿里健康簽署《增資協議》、《股東協議》,阿里健康對萬里云進行增資2.25億元,阿里健康持有萬里云25%的股份。股權轉讓及本次增資交割后,目標公司由萬東醫療、阿里健康、員工持股平臺、裕樺、盛宇分別持股55.86%、23.28%、13.96%、3.45%、3.45%。資料顯示,萬里云成立于2009年,其母公司萬東醫療創建于1955年,是中國最早的醫療影像公司,也是全球第二大影像產品制造基地。
實際上,除了阿里健康進軍影像醫療外,平安租賃在組建第三方獨立影像中心方面也已經深耕多年。早在2018年10月,平安集團旗下平安國際融資租賃有限公司(簡稱“平安租賃”)就宣布5年投資300億,在全國建立1000家平安健康(檢測)中心。平安健康(檢測)中心將實現影像診斷、醫學檢驗、精密檢查“三位一體”。
據悉,第三方醫學影像診斷中心是獨立設置的應用DR、CT、MRI、超聲等現代成像技術對人體進行檢查,出具影像診斷報告的醫療機構。獨立第三方影像中心在美國已有三十多年的發展歷程,2016年國家衛計委出臺相關政策以后,國內企業才開始快速發展。美國的獨立影像中心有7000家左右,超過400億美元規模,占美國影像市場四成左右。與之對比,國內影像市場有千億元規模,但獨立影像則是全新的機會,例如,華潤、中信等央企早在幾年前已在窺探可行性。
五牛控股副總裁潘震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介紹,五牛控股PE投資聚焦三大板塊:醫療健康、消費升級和創新技術。其中,在醫療健康領域,五牛控股通過設立母基金,投資了華蓋醫療產業基金、中金康瑞醫療產業基金、正大制藥醫療產業基金;具體投資項目包括Hycor(海外)、碧蓮盛、邁瑞醫療等。
對于醫療影像領域的投資選擇,潘震表示,從2013年到2018年,支持醫學影像行業發展的政策不斷出臺,紅利遍及產業鏈上各細分領域。未來醫療影像是非常大的行業,市場空間至少在6000億元到8000億元的規模。醫療影像行業不同于移動互聯網領域,不太可能出現一家獨大的格局,而是會出現一批優秀企業,但沒有企業能占據絕對壟斷的地位。
當回答“如何發掘萬里云這樣的投資機會”時,潘震介紹,五牛控股過去投資過不少好項目,在行業內擁有一批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包括魚躍醫療、阿里健康等。“經過我們的評估,萬里云當前的估值比較合理,前景看好,所以最終投資這個項目也是順理成章。”
潘震表示,萬里云的主要業務有三塊:醫療影像云的支撐和服務,即拍片后把影像上傳至云端;醫療影像診斷服務平臺,分為對醫院和對個人兩個渠道;第三塊是實體影像中心。這三塊業務相互帶來流量,其中影像中心最賺錢,占盈利的50%左右,診斷部分占盈利的30%,醫療服務占20%,未來這三塊業務的增長性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此外,云計算在中國醫療健康行業的應用快速發展。全球醫療云計算市場預計將在五年內達到54億美元,2016中國醫療云市場規模為30.6億元,預計2020年將達到135億元。除了醫療影像外,醫療器械、創新藥都是當前機構青睞的標的。醫療健康市場前景廣闊。同時,如何在蓬勃發展的醫療健康細分領域里把握機會,控制風險,并做好投后管理和產業賦能,是對PE機構的全面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