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傳統印象中,柔性電子技術似乎只與柔性屏幕有關。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電子產品制造商開始積極主動的將柔性屏運用于電子產品的設計及制造環節,搭載了柔性屏的平板電腦、智能手機、智能電視、智能手環等電子產品也擁有了一定的用戶群體。
其實,柔性屏幕、柔性芯片、柔性電極等只是柔性電子技術的應用的幾個方面。在能源、國防、醫療等領域,柔性電子技術同樣擁有十分廣闊的應用空間。從應用環節來看,為更好的滿足行業發展的實際需要,信息技術所涉及的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整合等多個環節都很有可能會實現柔性化。
有分析人士指出,柔性電子技術能顛覆性的改變傳統信息器件、系統的剛性物理形態,可實現信息與人、環境、物體的高效共融。在物聯網飛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實現信息獲取、處理、傳輸、顯示以及能源的柔性化,可以更好地實現“萬物皆互聯”。許多廠商正是看準了這一點,已經開始運用柔性電子技術研制相關產品。
明確了柔性電子技術的優勢后,近年來業內人士也開始積極探索其在生物醫療、電子工業等領域的應用可能性。醫生在判斷病人的病情,最終確定相應的治療方案時,往往需要借助相應的醫療電子設備和前沿醫療技術。當柔性電子技術與醫學理療相遇,可能會發生什么呢?
據悉,目前柔性電子技術已在生物醫療領域開展了非常重要的應用,國內外醫學界人士正在探索柔性電子技術與醫療行業的結合點。光電血氧傳感器、無創血糖測量、坐骨神經電信號采集、類皮膚柔性變形傳感器、碳納米纖維泡沫柔性壓力傳感器、類皮膚柔性壓力傳感器等系列柔性醫療電子產品,也逐漸投入了醫療應用。
從國內的應用狀況來看,一些研發團隊和企業研制出的柔性電子產品已獲得行業監管部門認證。例如,清華大學柔性電子技術團隊已設計和大規模制備出價格低廉、且能夠監測人體體溫和心電信息的柔性電子器件,讓使用者較為便捷、及時的了解各項身體信息數據,從而提早做好疾病的防控工作。
除了常規的醫學應用外,柔性電子技術還可以應用于精準醫療、遠程醫療等細分醫療領域。人們通過遠程醫療方式開展身體健康監測時,可采用物聯網和柔性電子技術。對于一些行動不便、沒有條件到附近醫院就診的患者來說,也可以嘗試借助搭載了柔性電子技術的智能手環、測生理指標的衣服等可穿戴設備。這樣做,可以為醫生遠程了解病人的病情、及時發現病變因素等提供新的渠道。
同樣,測量血壓、血糖的“創可貼”、可以監測尿液的紙尿褲、人工肌肉等,在患者恢復健康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同樣值得重視。而這些醫療可穿戴設備的研制,都離不開物聯網、柔性電子等技術的支持。這些技術的日趨成熟,有助于新型醫療可穿戴設備發揮出真正的效果,從而為醫生制定科學的診療方案提供借鑒。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想釋放柔性電子技術在醫療、能源等領域的應用價值,還需要企業、技術研發機構等各有關方面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