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圓代工業務日漸吃香,據市場分析機構預測 2019 年至 2024 年全球晶圓代工產值年復合成長率(CAGR)可望達 5.3%。
2019 年下半終端市場需求疲弱、貿易戰等不利因素持續影響,市調研究機構 DIGITIMES Research 分析師陳澤嘉預估 2019 年全球晶圓代工產值將衰退 3%,但隨總體經濟緩步回溫,及 5G、人工智能(AI)、 高效能運算(HPC)等應用需求增加,加上晶圓代工業者持續推動先進制程,并積極布局 3D IC 封裝技術,以延續摩爾定律發展,預估 2020 年全球晶圓代工產值將重回成長軌道。
就經濟動能與市場需求面而言,國際貨幣基金(IMF)預估全球經濟成長動能將在 2020 年后逐漸回溫。
縱使歐美市場中長期經濟成長將逐漸趨緩,同時,中國大陸經濟結構性調整壓力也恐再延續數年,但受惠新興市場發展逐漸成熟、5G 等新興科技應用帶動半導體需求,仍可為全球晶圓代工產業帶來成長契機。
從晶圓代工業者競爭態勢來看,臺積電在穩步推進制程技術并布局高階封裝技術下,仍將穩居全球龍頭。
不過,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宣布砸下重金發展晶圓代工事業,對臺積電而言仍有一定的威脅。
另外,中芯 14nm 預計在 2019 年下半量產,對下一代制程亦積極投入布局,加以大陸政策支持半導體產業發展,估計也有助其提升市占率。
產業技術動向方面,FinFET 晶體管結構在 5nm 以下逐漸逼近極限,因此三星已宣布 3nm 將改采閘極全環場效晶體管(Gate-All-Around FET,GAAFET)技術;臺積電雖在 3nm 節點可能繼續采用 FinFET, 但尚未定案。
此外,臺積電、英特爾、三星等業者積極布局 3D 封裝技術,加強芯片異質整合(Heterogeneous Integration),則視為延續摩爾定律并強化各自在晶圓代工競爭力的重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