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通院發布的數據顯示,9月份的5G手機銷量僅為49.7萬部,占整體手機銷量的比例只有0.014%,今年前9個月合計的5G手機銷量僅有78.7萬部,柏銘科技認為5G手機銷量遲遲無法爆發與華為大力度宣傳NSA/SA雙模手機有一定關系。
5G手機銷量遲遲無法起量的原因
中國在今年6月份正式發布了5G牌照,隨后三大運營商開始建設5G網絡,產業鏈也開始推動5G手機的發展,然而讓人遺憾的是由于種種原因的影響,導致5G手機銷量遲遲無法起量。
第一個原因是運營商5G網絡建設的進展頗為緩慢,中國最大的運營商中國移動原計劃在9月在40個城市提供5G服務,然而至今它尚未公布5G套餐,僅是開啟了預約,另外兩家運營商情況類似,目前中國移動預計到今年底才能在50個城市提供5G服務,預計到明年底前在全國的地級市提供5G服務。
其次是運營商對于發展5G態度猶豫,相比起4G商用時大規模提供低價套餐,當前運營商預期推出的5G套餐價格昂貴,傳出的消息顯示三大運營商的5G套餐價格普遍過百元,其中聯通的5G套餐起步價190元,預訂用戶按七折計費也達到133元,這一價格是手機用戶ARPU在50元-70元間的兩倍多,過高的定價導致消費者對5G持觀望態度。
運營的對5G套餐高定價估計也有它們的考慮,5G網絡的建設難度遠較4G的高,由于5G采用高頻段,導致5G基站的建設密度至少是4G的1.5倍,同時5G網絡的繞射能力弱導致5G網絡的優化難度高,因此為了避免影響用戶體驗,運營商有意對5G服務進行高定價先吸引部分嘗鮮用戶,通過這些用戶的反饋來逐漸完善5G網絡,避免初期大規模發展5G影響自己的品牌口碑。
再次是5G手機產業鏈尚未足夠成熟。當前的5G手機普遍采用外掛5G基帶的方式,導致手機的功耗過高、性能不穩定等問題,即使是技術最領先的華為在今年9月發布了5G手機SOC芯片麒麟990 5G版,但是搭載這款芯片的手機mate30 5G也得在11月份上市,技術上的不成熟導致了消費者對于5G手機持觀望態度。
柏銘科技認為最后一點對于5G手機的銷售造成了較大影響,華為手機并未能因此贏得5G手機的較大銷量,其他手機企業則難以銷售5G手機,華為手機和其他手機企業均未能獲益,是一個多輸的局面。
華為大舉宣傳5G雙模手機損人不利己
運營商由于實現對通信網絡最大化利用,網絡建設從來都是希望盡可能利用現有的網絡資源,體現在5G網絡建設上,它們就是基于4G核心網建設5G網絡,這被稱為非獨立NSA組網模式,這樣可以快速建設5G網絡并降低5G網絡成本,目前全球商用的5G網絡絕大部分都是非獨立NSA組網模式。
華為作為全球第二大手機企業,它本來在開發5G手機芯片上落后于高通,經過它的努力后迅速發布了5G基帶芯片balong5000,balong5000基帶支持NSA/SA雙模,而高通已商用的5G基帶芯片X50僅支持NSA單模,華為為了強調自己的5G基帶芯片技術的領先性,因此大舉宣傳NSA/SA雙模,并強調NSA/SA雙模才是真正的5G芯片。
然而擁有技術優勢的華為對于5G手機的定價極為昂貴,它推出的采用balong5000基帶芯片的mate20 X 5G版售價在6199元。這與當前中國市場銷售的4G手機普遍在2000元以下相比實在過于昂貴,雖然vivo、小米發布的5G手機將價格拉低到3000元價格段,這些手機均采用高通的X50基帶芯片僅支持NSA單模,不支持NSA/SA是它們的遺憾。
本來消費者由于運營商發展5G服務緩慢就對5G手機持觀望態度,而支持NSA/SA雙模的華為手機定價高昂、對vivo和小米的低價5G手機擔憂技術問題,導致消費者對5G手機望而卻步,最終導致5G手機銷量僅有可憐的不到50萬部,對于手機市場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可以說華為的這一波宣傳既沒有帶動自己的5G手機銷售,同時又抑制了競爭對手銷售5G手機,最終導致5G手機銷售陷入如今尷尬的境地,這可謂一個損人不利己的結果。好在華為已經發布了全球領先的5G手機SOC芯片麒麟990 5G版,搭載這款芯片的手機mate30 5G的定價為4999元起,或許到那時候5G手機的銷量會有一個快速增長,當前5G手機銷售尷尬的局面或許才會有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