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不足、注意力分散、安全帶未系等情況,都可能會對駕乘人員人身安全造成嚴重后果。為避免危險駕駛及可能導致的道路交通事故,未來的車輛傳感器不僅需要感知外部路況信息,而且需要實時關注駕乘人員狀態。為此,博世已經研發出一款結合攝像頭和人工智能的新型車內監控系統。
博世集團董事會成員Harald Kroeger表示:“當車輛能夠準確感知駕乘人員狀態,駕駛就能變得更加安全和便捷。”該系統預計于2022年投產。屆時,歐盟也將把駕駛員疲勞和注意力分散預警等安全駕駛技術作為新車標配。
據歐盟委員會估計,到2038年,車輛安全新標準將挽救超過25,000人的生命,并避免超140,000起嚴重道路交通事故。實時監測車內狀況能從源頭上解決自動駕駛車輛的安全問題。例如,在高速公路上,自動駕駛車輛若要將駕駛控制權移交給駕駛員,需確保駕駛員未處于微睡眠、正在閱讀報刊或使用智能手機發郵件等狀態。
(博世和梅賽德斯-奔馳在圣何塞正式啟動自動駕駛出租汽車試點項目)
智能攝像頭實時監控駕駛員
只要駕駛員瞌睡或看手機3秒,時速50公里的車輛就會在無人監管的情況下行駛42米。然而,許多人低估了相關風險。國際研究表明,近十分之一的道路交通事故是由駕駛員注意力分散或疲勞引起的。為此,博世研發了車內監控系統,在探測和預警這類風險的同時,讓車輛具備駕駛輔助功能。
車輛方向盤上的攝像頭可實時監測駕駛員困倦、注意力分散以及把頭轉向乘客及后排座椅等狀況。依靠人工智能,系統可分析視頻信息并做出正確判斷: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汽車制造商的要求,該系統能向注意力分散的駕駛員發出預警,建議疲勞駕駛者及時休息,甚至依靠自動駕駛系統幫助車輛降低車速。
Harald Kroeger表示:“攝像頭和人工智能能讓司乘更安全。”為實現這一目標,博世工程師們采用智能圖像處理算法和機器學習來讓系統了解駕駛員實際狀態。以駕駛員疲勞監測為例,車內監控系統能夠結合實時駕駛情況,記錄眼瞼位置和眨眼頻率等信息,來判斷駕駛員的疲勞程度。因此,該系統可以適時發出預警,并及時利用駕駛員輔助系統進行有效干預。
歐盟新車安全評鑒協會(Euro NCAP)計劃于2025年前將駕駛員疲勞和注意力分散預警納入車輛安全評估體系中。這也證明了這項預警至關重要,能夠有效提升駕駛安全。在數據安全方面,僅車輛內置軟件有權對車內監控系統提供的信息進行評估。這些信息既不會被存儲,也不會被泄露。
駕駛控制權在車輛與駕駛員之間的轉移
隨著自動化的發展趨勢,實時掌握駕駛員狀態尤為重要。一旦車輛開始自動駕駛,汽車將在無駕駛員干預狀況下行駛在高速公路上。但在施工區域或在匝道口等特殊場景時,車輛也需及時將控制權交還駕駛員。駕駛員需要隨時做好接管車輛的準備。車內攝像頭則用來監測駕駛員的實時狀態:一旦駕駛員處于微睡眠,預警系統會自動響起警報。此外,該系統還可分析攝像頭的記錄,判斷駕駛員目前所處狀態是否適合掌控方向盤,從而確定控制權移交的合適時機。
Harald Kroeger補充道:“博世研發的駕駛員監控系統,對于保障自動駕駛安全至關重要。”
(配備博世和梅賽德斯-奔馳駕駛系統及軟件的奔馳S級轎車)
車內攝像頭關注座艙內的乘客安全
全新的車內監控系統不僅關注駕駛員,也關注車內其他乘客。為此,安裝在后視鏡上方或下方的攝像頭能夠監控整個座艙情況。當后座兒童不小心松開安全帶,以及后排乘客過度前傾到某一角度或腳踩在旁邊座椅,導致安全氣囊和安全帶預張緊器不能在發生事故時提供適當的保護時,監控系統會及時警告駕駛員。系統可以有效辨別乘客是否處于安全氣囊及安全帶預張緊器能夠提供最佳保護的位置或姿勢。此外,當車內放置有嬰兒提籃時,車內監控系統還能防止乘客位展開安全氣囊。
據統計,停放的車輛很可能成為造成兒童死亡的元兇。僅2018年,美國就有50多名兒童因為在無人監管的情況下爬進座艙或被遺留在車內一小段時間而喪失生命。博世車內監控系統可有效識別此類危險,并及時向家長的智能手機推送提醒;在緊急情況下,該系統還將自動報警。目前,美國正在熱議的《熱車法案》充分表明了立法機關對于通過技術解決這類問題的強烈意愿。
攝像頭帶來更佳駕駛體驗
車內監控系統可以識別不同的駕駛員,并根據個人偏好調整后視鏡,座椅位置,方向盤高度和信息娛樂系統。此外,攝像頭還可以讓駕駛員通過視線和手勢操控信息娛樂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