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國內手機銷量直線下跌。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2月份,國內手機市場總體出貨量為638.4萬部,同比下降56.0%。
“之前一天做四五萬個訂單,現在一天才做一萬多個”。王華(化名)所在的公司為三星配件代工廠供應手機配件。3月24日,王華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目前為三星上游代工的企業部分訂單暫停生產了。
這源于手機市場需求的下滑。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出口海外的智能手機市場受到沖擊。中金公司方面預期,2020年全球智能手機預訂量將減少7%,其中二季度國內、海外疫情影響重疊,全球出貨同比降幅達26%。
現如今,手機中上游供應鏈已經受到波及。記者在東莞市智能手機產業聚集區調查采訪時,有供應商向記者反映,“許多外貿訂單都停了。”如果海外訂單持續下滑,工廠的訂單也會減少。
此前,因國內疫情影響,供應鏈延期復工,受到了第一輪沖擊。復工后,企業本打算加班加點趕生產,但部分項目又受制于全球疫情而延后,不得不直面疫情的二次沖擊。
某手機供應商高管表示,“公司對于海外疫情影響正在評估,目前還不需要政府協助。”但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當前終端品牌比上游供應鏈面臨的困難更大,尤其是銷量。
手機出貨量下滑
進入3月份,有手機廠商反饋稱,國內市場已經開始出現觸底反彈態勢。
OPPO方面對記者表示,其中國工廠已逐步恢復生產,當前復工率超過90%。2月底線下銷售已經恢復去年同期水平,網課刺激了手機和平板的需求。此外,疫情期間,手機使用時間增長,對產品的使用體驗需求提升,激發新的換機需求。
vivo副總裁、中國市場總裁劉宏表示,渠道方面,雖然疫情對2月份銷售有影響,但在3月初已經恢復超過80%。
但在海外市場,情況卻不容樂觀。
近兩年,隨著國內智能手機市場需求飽滿,手機廠商們紛紛選擇“出海”。Counterpoint發布的報告顯示,在2019年第四季度歐洲智能手機市場份額排名中,三星、蘋果、華為、小米、OPPO分列前五位。
另據IDC統計,2019年第四季度,北美、歐洲共計占據全球智能手機總銷量的41%左右,且銷售以運營商和線下渠道為主,線上占比僅10%左右,遠低于中國的31%。
如今,歐洲、美國等海外地區疫情形勢嚴峻,在歐美市場有較大份額的三星、蘋果和華為受到影響。根據Gartner統計,海外市場約占中國手機品牌總銷量的47%。Gartner、中金公司研究部數據顯示,2019年,三星手機海外出貨占比97%,蘋果有八成以上的海外出貨占比,華為、OPPO、vivo海外出貨占比約四成,小米海外出貨占比超六成。中金公司預測,海外市場需求在2020年第二、第三季度將出現30.9%、10.5%的同比大幅下滑。
供應鏈節奏被打亂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供應鏈都受到波及。
3月23日,印度政府要求多家智能手機工廠停產,其中,包括了三星、OPPO以及vivo。3月25日,外媒報道,受疫情影響,蘋果的制造合作伙伴富士康和緯創公司已經暫停其印度工廠的生產。
此前,在2月下旬,位于韓國的三星、海力士先后因疫情影響,導致部分工廠出現停工現象,如日韓疫情繼續蔓延,或將進一步影響全球電子產業鏈上游原材料供給。
在國內,由于海外市場需求萎縮,上游供應商的生產節奏被打亂了。
王華告訴記者,目前為三星上游代工的企業部分訂單暫停生產了。“現在我們的產能沒問題,但給我們下單的三星代工廠‘爆倉’了。”王華表示,三星在年前預估要做四五百萬個訂單,計劃到3月份要做一百來萬個,但現在四十幾萬個訂單量都沒做到。
“它們(三星代工廠)一天才做一萬多個,之前一天做四五萬個。”王華告訴記者,訂單是年前計劃好的,現在部分生產延遲,不敢做了。
“但是代工廠組裝的訂單已經簽了合同,三星是要消耗掉的,三星也通知一部分訂單暫時不要做了。”王華表示,目前這家工廠的員工周六不用加班,因為臨時工用工成本較低,工廠為了節流,人力政策是“左手招臨時工,右手放正式工”。據他透露,2月17日這家工廠為了趕工,招工的政策是臨時工24元/小時,現在變成15元/小時。
該廠附近的勞務公司人士介紹,東莞好多工廠招聘都因為疫情受到了影響。“一家手機光學廠的用工價格從每小時24元降到20元,現在又停招了。”
“現在國外疫情嚴重,那些訂單產品出不去了,很多做外銷的廠就停掉了。”據東莞一家勞務公司人士介紹,半個月前,某公司的臨時工是20元/小時。雖然春節后的招工高峰期已過,但相比往年,可供選擇的崗位少了不少。
張新(化名)所在的公司位于東莞長安鎮,是多家手機品牌的供應商。據他了解,“小米、OV(OPPO、vivo)部分的訂單也延遲了三分之一”。現在不是很忙,都是消化年前的訂單,新的訂單幾乎沒有多少。
相比之下,一些大廠受到的沖擊還不是很明顯。
立訊精密(002475.SZ)位于產業鏈的上游,主要生產連接器、聲學和電子模塊等產品。該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王來春表示,從產品線來看,公司在手機端的收入占整體收入的10%-15%。“目前公司沒有收到需求調整的信息,但相信短期內需求還是受影響的。”王來春認為,當前海外疫情的發展趨勢不明,現在定義受影響的比例還為時過早,其預計上半年手機受影響會較大一些,但電腦和平板需求還是比較平穩,其中,平板有上升的趨勢。
在產業鏈普遍受挫的情況下,也有工廠在“拼命做庫存”。王華告訴記者,“現在做庫存等于把現金換成貨堆在倉庫,等疫情好了,貨就可以賣出去,但流動資金就沒那么多了。”他認為,沒有實力的廠是不敢瘋狂做庫存的。
再次下調預期
疫情“蝴蝶效應”影響下,全球經濟面臨挑戰,各大數據機構紛紛下調智能手機產業的生產銷售數據。
3月24日,集邦咨詢第二次下調2020年全球智能手機生產總數預測至12.96億部,較去年衰退7.5%,修正范圍以出貨重心在歐洲地區者為最,以反映海外擴散影響,并表示,若下半年疫情仍未能獲得緩解,衰退幅度恐將持續擴大。
中金公司也第二次下調智能手機市場預期,表示2020年全球智能手機預訂量將減少7%,其中二季度國內、海外疫情影響重疊,全球出貨同比降幅達26%。三季度中國疫情影響消退,全球增長率5.9%,四季度增速轉正。
據集邦咨詢最近更新的全球智能手機產量數據預計,2020年第一季度的產量第一次修正(指“農歷新年至2月底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初期集邦咨詢第一次下調預測數據”)為2.74億部,第二次修正數據未出現變化。但在2020年第二、第三季度,修正數據均有所下滑。這也意味著,歐美疫情影響智能手機產量將在第二季度開始顯現。
集邦咨詢分析師黃郁琁告訴記者,海外疫情對于銷售的影響基本上是從3月開始,但因為主要生產地中國受疫情影響,2月稼動率(指一臺機器設備實際的生產數量與可能的生產數量的比值)幾近停擺,所以3月的生產大方向都是以補足因復工延后導致的市場缺口。為此,歐美地區疫情對生產量的影響,會從第二季度開始顯現。
集邦咨詢報告指出,在全球經濟表現急劇轉疲的預期下,終端消費性電子產品的需求將直接面臨沖擊。其中,對智能手機產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其一,消費者消費欲望轉向保守,導致需求向后遞延,換機周期再延長;其二,預期的收入減少,使得單機平均消費金額(ASP)下降;其三,受疫情影響,產業供應鏈人事支出增加以及貿易匯差等,將持續惡化品牌獲利表現,市場占比可能面臨重新洗牌。
王華也認為,疫情之下智能手機市場競爭環境更加激烈,今年手機市場或將面臨洗牌,如果華米ov(華為、小米、OPPO、vivo)的海外市場銷量下滑,就會想辦法開拓國內市場。如果沒有疫情,海外市場無疑是今年中國手機廠商集體發力的重點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