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斷攀升的5G需求下,亞洲電子行業仍得以在疫情中穩步前進,從而成為推動整個亞洲產業發展的催化劑。
周二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盡管智能手機銷量下滑,整體出口較上年同期下降9.9%,但韓國8月份電腦銷量激增107%,半導體發貨量在過去四個月里連續第三個月增長。
7月份,中國臺灣制造業產出增長2.6%,而電腦和集成電路的產量則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同期,新加坡的電子產品出貨量連續第三個月上升。
盡管有美國對華為禁令、中美貿易關系的進一步緊張以及對在家辦公設備需求下降這些不利因素影響,但上述最新數據依舊是對亞洲電子行業將在今年持續回升這一預測的有力佐證。
受益于對基礎設施和智能手機等5G相關應用的持續需求,電子產品的生產將繼續保持活躍,即使是針對華為的最新技術禁令也無法阻擋這一趨勢。
據Gartner估計,全球半導體行業今年的收入只會下滑0.9%,至4154億美元。
不過,風險依舊存在。如果特朗普在11月再次當選,這可能會給亞洲供應鏈帶來更多麻煩,而他的競爭對手、前副總統喬·拜登將如何改變美國的對華戰略尚不清楚。
不過,也有不少企業認為電子產業的繁榮發展可以克服風險,至少臺灣企業是如此認為的。
臺積電子公司Vanguard的主席Fang Leuh表示,盡管遠程工作所帶來的的筆記本電腦及攝像頭業務的上升可能會是暫時性的,但計算機的需求會繼續保持強勁,同時電視訂單也在不斷增長。
這與廣達電腦給出的數據相當。廣達電腦是全球最大的筆記型電腦ODM供應廠商,其CEO艾爾頓·楊(Elton Yang)表示,預計今年第三季度筆記本電腦發貨量將實現兩位數增長,并且消費者對現貨的需求將會長期保持。
業內高管認為,即便中美貿易戰、美國大選和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依舊很大,但他們需要對電子產品的前景持更長遠的看法。
例如,蘋果已經要求供應商在今年晚些時候生產至少7500萬部5G iPhone,與去年發布的數量大致相同,這就表明,盡管有疫情和經濟衰退施加的負面影響,但市場對公司最重要產品的需求仍保持穩定。
Vanguard的CEO表示:“電子行業的彈性要比8年前強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