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錘當前,“受害者”美國還打算怎么狡辯?
“世界上大多數網絡攻擊來自美國。”俄羅斯總統普京前兩天剛說這句,實錘就來了。
國家計算機網絡應急技術處理協調中心(CNCERT)日前發布的《2020年我國互聯網網絡安全態勢綜述》顯示,美國是中國遭受的網絡境外攻擊最大的來源地,并且來自美國的網絡攻擊正在連年增加。
連續三年增長
CNCERT的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約1.9萬臺位于美國的木馬或僵尸網絡控制服務器,“不遠萬里”控制了中國境內約446萬臺主機。這兩個數字較上一年分別增長了10.2%和4.1%。
而結合往年的統計數據看,從2018年至2020年,位于美國的控制服務器數量和控制中國境內主機數量均已連續三年呈增長態勢。
美國是名符其實的“黑客帝國”。來源:GJ
從境外攻擊來源地占比來看,美國“居于榜首”。
CNCERT在2020年捕獲超過4200萬個惡意程序樣本,其中境外來源的惡意程序樣本中,有53.1%來自美國,這些樣本的日均傳播次數超過190萬次。在聯網智能設備被控制形成的僵尸網絡中,控制規模超過1萬臺主機的有524個,其中162個的控制端分布于美國,占到30.9%, 高于其他國家控制端數量占比。
在此之前,中國一家網絡安全公司于去年3月發布的調查報告也指出,長期以來美方網絡攻擊團隊對中國的航空航天、科研機構、石油行業、大型互聯網公司以及政府機構等進行網絡攻擊和滲透。
對盟友也不手軟
攻擊中國網絡的最大黑手依然是美國,得出這個結論其實談不上意外。
2013年,“棱鏡”監聽項目曝光者、美國前防務承包商雇員愛德華·斯諾登就曾披露,從2009年開始,美國政府就一直針對中國的個人和機構進行網絡攻擊。而美國《外交政策》雜志當年也曝光,美國國家安全局旗下的“定制入口行動辦公室”通過針對中國境內電腦和通訊系統的網絡攻擊,進而獲得與中國有關的情報。
當然,中國不會是美國展開網絡攻擊的唯一目標。
早年,《紐約時報》就曾報料稱美國于2003年攻打伊拉克之前,就擬定了一套網絡攻擊計劃,試圖凍結時任伊拉克總統薩達姆的銀行賬戶,令伊拉克政府金融系統癱瘓。2019年,美方官員證實,時任總統特朗普曾授權美軍對伊朗軍隊電腦系統發動網絡攻擊,致使導致伊方控制火箭和導彈發射的電腦系統癱瘓。去年,《紐約時報》又爆料稱,美情報人員加大力度向俄電力系統植入惡意程序代碼,以便刺探情報或對俄電力系統發動網絡攻擊。
而受到美國網絡攻擊特別“照顧”的,可不只是上述國家。
利用同丹麥情報部門的合作關系,美國連自己的盟友都下得去手,監聽包括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內的歐洲盟國領導人和高級官員。《無處可藏》,最先曝光“斯諾登事件”的前英國《衛報》記者格林沃爾德撰寫的一本書的書名,就道出了歐洲人面對無孔不入的“黑客帝國”美國的無奈。
默克爾。來源:GJ
一面口口聲聲要打造“清潔網絡”,以“網絡安全衛士”自居,一面卻又躲在“棱鏡門”“方程式 組織”“梯隊系統”等網絡間諜活動背后,干著骯臟的事情;一面就網絡攻擊問題施壓中國,拿石油管道網絡遭襲說事,將中俄當成假想敵,一面卻又對自己的行徑絕口不提。
如今,實錘當前,“受害者”美國還打算怎么狡辯?